南昌市多处公园节假日无公告 拷问出游信息预报制度

30.10.2013  18:28

  国庆节黄金周期间,不仅到热门景区的游客感受到“黄金粥”的无奈,在南昌本地想“门口散步游”的市民也感受到节日无处可去的尴尬:傩文化公园闭门搞基建,多数开车而来游园的市民败兴而归;象湖湿地公园建隧道一直未放水,在节假日期间也无相关公告……信息的不及时跟进,让部分市民在节假日无处可去,也走了不少冤枉路。

  记者的亲身经历

  10月2日,是艳阳高照的一天,秋天的桂香充溢了整个南昌城,考虑到黄金周到处人满为患,记者一家选择了位于南昌市红谷滩红角洲的南昌傩文化公园为出游的第一站:那里空气清新,山也不高,正适合老人休闲散步。花二十多分钟驱车前往,结果大出意外:早于我们来到的游客三三两两正站在园门外朝着里边张望,一打听,原来傩文化公园后山正在搞新的基建,闭门谢客了!一众开车前来的游客徘徊再三,有的无奈只好开车走人,有的挠头和家人商量“去哪儿呢?!

  眼看着出来了,回家肯定是不能的,一商量,记者一家绕生米大桥:先去朝阳洲新动物园,再去附近的象湖湿地公园。结果仍然大出记者意外:位于朝阳新城的南昌动物园早就已经人山人海,公园方圆千米以内难以找到停车位,社会人员趁机宰客,引导不少市民往沙尘飞扬的建筑工地停车而且还找不到空地……无奈下,记者只好掉头往象湖湿地公园走,很悲摧,象湖湿地公园仍在建湖底隧道,根本没法游玩……

  记者算了一下,从早上9时左右从凤凰洲出发,走红角洲傩文化公园过生米大桥进朝阳新城南昌新动物,再从朝阳新城绕到象湖公园再回红谷滩,一番折腾下来,居然到了下午两点多了!一路上,不时遇到不明情况的游客无功而返,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出游预报信息归谁管

  这显然不是记者一人的经历。无论是在南昌市傩文化公园,还是在象湖湿地公园等,记者都碰到了不少不知闭园搞建设的市民,本以为不去外地热门景区“添堵”,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度过黄金周,哪知道出门只是在“压马路”,也要败兴而回。

  在傩文化公园,记者趁机采访了也驱车带着家人来这里却吃了“闭门羹”的南昌市民王先生,王先生是满腹委屈:“平时工作忙,好不容易在黄金周带着父母妻儿在周边轻松一下,哪知道傩文化公园居然闭园了!”“出都出来了,不可能把一家人又拉回去啊,我们决定去新建县的小平小道”。王先生认为,像十一黄金周这种重大节假日,搞基建的市民公园都应该发个出游预报,是否闭园、什么时间开放、客流承载量是否饱和,让市民心中有数,这也算是“走群众路线”的便民行动。

  而记者在随后的调查发现,南昌市傩文化公园、象湖公园等地分属于不同部门,与市民最关注的南昌政务微博“南昌发布”、江西省旅游局官方微博“江西风景独好”等并无密切的联系,市民要想知道出游信息,只能零星从平日的市政建设新闻中知道一些情况,并不能完全了解到在节假日期间是否合适出游。而与重大节日发布最密切的假日办,也只重点发布节后的出游总结情况。显然,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市民无谓的奔波。

  能否建立旅游预报制度

  市民假日出游心中有底,实施旅游预报制度显然是最便民的举措。在全国各地,大部分比较重视节后的假日旅游统计信息预报机制,事先的旅游预报制度建立并不常见。在2000年,也只有深圳市面对节假日旅游人群“爆棚”的情况,旅游部门联合该市政府各相关部门,拟在各范围内建立一种称之为“旅游预报”机制的旅游预警制度。这种制度一旦 建立起来,将会与全国的相关系统相衔接,形成国家旅游预报机制。

  据报道,目前国家拟在“三个层次”上建立我国的旅游预报制度。“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城市级。当年,深圳市初步建立的旅游预报机制,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规范经营者,另一方面是引导消费者。

  旅游预报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进行运作,分别是假日前的预测预警、假日期间的跟踪监测和假日后的统计汇总。旅游预报制度的建立,将有效缓解旅游者出游难的问题,减少旅游者盲目出游的弊病,让旅游者及经营者都能在假日来临前做到心中有底。

  不是热门的市民公园能否和城市热门景区一样,设立政务微博与公众互动公布最新出游进展?或者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建立一个重大节日旅游预报制度?显然,也拷问一个城市的旅游管理水平。(记者钟秋兰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