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公安局副局长亲属打医生 标题有点“斜”

12.03.2014  01:19

  据新华社电昨日,网曝“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被暴打”,网友称“接诊医生开了头部CT,报告未见颅内出血,就被患者家属暴力殴打,说乱开检查”;有网友曝打人者是“市公安局副局长儿子和侄儿”。(新京报3月10日)

  本来一句话的事情,结果出现了令人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一个普通的医疗纠纷,被新闻写成了这样,看完后感觉有点不舒服。本人很同意凤凰网一个网友在跟帖中的观点:“如果小伙子当时没有搬出副局长的亲戚名头,以权压人,就不应该这样报道。记者不应该为了博取眼球,哗众取宠。”本人认为,如此宣传,不利于正确引导医患关系,更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

  看完新闻,惊奇的发现除了记者引用别人的话外,没有一个词说当时打人者说“我爸是徐加富”的字样,没有徐加富遥控指挥,更没有徐加富动用公器来处理这件事情。从新闻中可以看出,当时徐加富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明显属于躺枪。很显然,公安局副局长亲属打医生的标题,当事人又被贴上了标签,舆论又被媒体给引导了。

  实事求是的讲,看到“公安局副局长亲属打医生”的标题,我第一时间就认为,又是新时代的“衙内”打人,又是一次“我爸是李X”,或者“我爸爸李XX”的叫嚣,是医生遭到了伤害。而实际上呢?肚子疼开脑CT,究竟是不是过度医疗呢?在由地方各医院医生组织的鉴定委员会的前提下,这个问题恐怕永远不会说清楚。

  一个巴掌打不响,如果医生能好生解释,副局长的家属也不会动武。事实上,正像新闻中描述的“患者孙子徐青对医生的检查处理方式产生质疑,便质问医生:‘我婆婆肚子痛为什么要检查头部?’曾医生没有回答他。

  想用“公安局副局长亲属打医生”的由头将事态扩大以便于处理,情可理解,理不可恕。医生被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报道无疑是化解公众质疑的一个有效途径。亲属打人,副局长多少应该负有一定的教育责任。但是,将此事责任全部推到副局长家属,或者副局长身上,显然也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