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公考“招报双降”是一个好现象

28.03.2014  12:51

  2014年各省公务员考试大幕拉开。已发布招录公告的23个省区市中,16省份报名人数集体下降,其中15个出现招录、报名人数“双降”局面。如浙江去年报名者高达36万,今年最终缴费确认的为22.7万人,剧减37%。其他省份亦出现10%-30%不等降幅。“招报双降”一定程度反映出公务员的“光环”有所减弱,但并不能据此认为“公考降温”,毕竟现在考录竞争仍然激烈。(据3月27日《新京报》)

  各省公考招录、报名人数出现“双降”局面,似乎不是一件不坏事,平心而论,如果年轻人都将公务员当做职业首选,那么其他各行各业如何获取优秀的人才?而一个社会里最优秀、最卓越的年轻人,相当多数都将大学毕业后自己“黄金时代”的那几年,耗费在“考碗”而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社会创造上,这不仅是会影响到很多人个体的发展,更是社会整体教育、人才、资源等层面的巨大浪费。公务员队伍也需要优秀人才,但千军万马挤在公考这个独木桥上造成的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浪费。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心态正剥夺了年轻人的激情与梦想,年轻人应该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的多元化。

  然而,目前附着于公务员岗位上的某些不合理的超国民待遇并没完全被剥离,这种情况下,唱衰公考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大学生为什么对公考趋之若鹜,原因无非是“考虑到稳定、待遇等因素”。特别是目前公务员的养老保障“自成体系”:完全由财政埋单,不仅不用自己掏钱,退休后所得还三倍高于企业职工。这种双轨制不除,公考热的土壤还在。可以说,这些个问题不改革、不解决,“公务员热”就不可能真正降下来。即便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就业理念的多元化。经验告诉我们,一时一地的数据往往很难说明问题,所以当前只能用“公务员热”暂缓来形容。

  如此之多的人弃考,并非是公考真正降温,而是受去年以来“禁令”频发公务员隐性福利锐减所致。在有公务员感叹“今年自己掏钱买水果”,有公务员谨小慎微到“不敢出门吃饭”,更有冷水江市公务员“相当低”的工资被曝光后——随着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群体,收入以及福利状况渐趋公开、被揭开神秘面纱后,出现“假摔”,实在不难理解。

  而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出现拐点,显然仍需包括严格执行“禁令”及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相关顶层设计“快马加鞭”的完善健全。因为理想的状态还是,逐步还原公务员为常态职业,所有附着于这一“超国民”身份上的标签被逐一剥离,所有的常识回归自然会让公考热真正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