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发黄变味不敢用 居民走5公里山坳取水

17.08.2015  12:29

  近来,修水县渣津镇不少居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水奔忙。

  8月11日,记者跟随当地居民,耗时三个多小时,体会了一趟艰难的取水之路。

  一路上,他们提到更多的是关于镇自来水厂供应的自来水“发黄变味”、“被造纸厂污染”、“何时可以放心饮用”等话题。

  修水县有关部门表示,当初由于资金短缺,将自来水取水口设在电站下游,再加上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水源地至今未划定保护区。目前,3800万元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准备将渣津水厂取水口移至电站上游,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年底有望彻底解决。

  居民从山里挑水喝

   居民花三小时翻山取饮用水

  8月11日清晨,修水县渣津镇安宁静谧。

  “哒哒哒……”一辆农用三轮车的发动机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周边的居民都知道,这是65岁的陈绍秋整装待发准备出门了。

  像往常一样,老陈的后车厢上放满了大大小小五六个水桶。

  当天上午,他的目的地是前往5公里以外的一个山坳取水。

  三轮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辗转约四十分钟后,车子到达了山脚下的石岩村。“你们下来吧,车开不进去了。”老陈熟练地将车推上一个小陡坡,顺势停放在一块空地上。

  紧接着,老陈将所有水桶挨个背在身后,步行在小道上。沿着小道往前走,山坳深处有处甘甜的山泉。

  一路荆棘,只见老陈步履蹒跚地将一桶桶水提出来。见状,记者也帮着老陈抬水。装满水后,车子往回开。从镇里到取水点来回一趟,前后花了三个多小时。而且,每两三天到山坳取一次水成了老陈的必修课,每次一车水重600公斤左右。

  与老陈一样,居民彭辉也是这样“取水”的。

  彭辉介绍说,从今年7月初开始,村民们纷纷舍近求远,自行到各个山坳取水饮用。

  “明星大酒店”是渣津镇数一数二的酒店,用水量比较大。据该酒店老板熊军介绍,近段时间以来,他们的工作人员也是起早贪黑到山坳拉水。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渣津镇街道上,不少居民家门口放置或大或小的水桶。镇上一些小店也寻得其中“商机”,打出了“售卖山泉水,10元/小桶、15元/大桶”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