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六个误区”做好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15.06.2014  20:56

  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颁布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项制度,在对领导干部教育、任用、监督和奖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新时期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突破“六个误区”。

  一、突破审计就有问题的误区

  当前,领导干部普遍存“审计就有问题”或“有问题就审计”的误区。为了消除领导干部的“恐审症”,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念,接受和配合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行为、经营管理行为、政策执行行为、自我约束行为进行审计评判,从而分析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领导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纪。这是干部管理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干部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次要树立审计既是一种监督,又是一种服务的思想观念。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审计监督是审计服务的基础,审计服务寓于审计监督之中,监督只是手段。审计者和被审计者都必须认识到,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光明磊落者就不怕监督。领导干部要想减少失误就应该欢迎审计监督,要想提高决策水平就应该要求审计服务。

  二、突破审计数量与质量相悖的误区

  一是在数量上要有大突破。如果没有一定的数量作基础,审计范围过窄,势必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应有效力,也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既定目标和审计质量。二是在质量上要有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直接关系到对干部的使用和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因此,能否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确认和评价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情况,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提升审计质量,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制定、审计内容确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三是在效率上要有大改进。要从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应履行的经济责任、规范评价指标和改进审计方式方法等方面,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尽快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体系,逐步走上依法审计、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轨道,以工作效率促进和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三、突破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误区

  经济责任审计面广量大,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对象,不断创新审计重点内容。在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基础上,重点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有效制约方面来拓展审计内容, 把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决策、管理、政策三个方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关注了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土地转让、环境保护、节能排减等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突出监督制约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财经政策执行权。特别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监督尤其重要,要通过重点审计,带动一般,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四、突破传统审计方式的误区

  在全面实行逢离必审的基础上,把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实行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的预警和预防作用。在审计工作中,要把“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两种审计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必要的组织形式并存的情况下,作为事前监督的先审后离应作为主导方面,它有利于联系审计对象,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违纪问题,减少损失浪费,落实审计决定、意见及建议,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而先离后审作为必要的补充形式,在加强干部管理及领导干部考核任用机制不断健全的前提下,不论离任的领导干部是否担任新的职务,只要是事实存在的经济责任,都可以通过组织程序进行追究,直至党纪政纪的处理,审计意见和建议也最终会得到落实。

  同时在审计方法上,跳出“就账审账”的传统审计方式,突出对审计对象“账外”现场的调查、审核,实行以调查取证为主,与账目审计、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将账面反映的静态数据与各项动态的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评价财政财务收支为主向评价领导履行经济责任转变的审计转型。要把大力推进绩效审计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过程,不断探索独立绩效审计的实践形式,并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扎实推进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向更广领域、更深层面发展,力争取得具有较高决策价值、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联网审计成果和信息系统审计成果。

  五、突破审计资源共享的误区

  针对审计人员少、工作任务量逐年加大的实际情况,要在审计工作中研究方式方法,大胆创新,采取整合审计资源、推进计算机审计等现代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管理水平,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式,拓宽视野,以国家审计为主导,整合社会力量来帮助我们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一是国家审计机关自审一批。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力量审计一批。三是委托中介机构审计一批。要发挥社会审计力量,把那些保密性不强、资金流量不大的单位委托给社会力量审计,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国家审计自身建设,配备和充实专职人员,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综合业务能力强的经济责任审计骨干队伍。这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力量。

  六、突破审计结果运用的误区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仅在内部通报,在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审计中一些已充分暴露的问题,往往因内部处理而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应被追究责任的领导干部没有得到惩戒,其“乌纱帽”亦纹丝不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不利于群众监督和审计效力的发挥。为了更好地运用审计成果来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财政财务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在强化审计成果运用的过程中,要做到 “四个结合”,即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奖惩使用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根据当前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手段,及时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实施工作指导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查处问题、评价政绩,更要通过分析提出建议、服务决策、服务经济发展,在经济决策中发挥智囊、参谋和助手作用。(经责股 罗贤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