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不妨淡看“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

02.09.2015  12:07

  据楚天金报消息,30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迎来了一名“大叔级”新生王红爱,他在来报到的前3天刚过完42岁生日。“这是我第二次来这所学校当新生了,上次是2009年。”来自湖北当阳市玉阳镇的王红爱说起曾经的经历,十分坦然,他称技校毕业后进入一家金融机构上班。2002年,因不习惯单位人情世故等原因辞职。(9月1日中国青年网)

  面对工作受挫、情场失意等人生逆境,42岁“大叔级”新生王红爱毅然决然选择重回母校继续自己的“大学梦”,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也引发一场激烈的网络论战。对“大叔级”新生的选择,不少网友表示费解,认为此举纯粹是一种社会“负能量”,极有可能产生不良的社会导向与负面示范效应。然而,在笔者看来,“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虽然称不上什么可赞可表的大事好事,但也绝对算不上一件不光彩的丢脸之事。

  从情理上说,“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确实颠覆了公众的传统认知,舆论抱以斥责之声倒也不难理解,不管是对这位“新生”个人而言,还是对整个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来说,“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与损耗。回炉有风险,选择须谨慎,“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可谓是风险重重,涉及到多重浪费。一方面,浪费了本就稀缺的教育资源不说,还挤占了有限的大学录取名额,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意味着极大的不公与不义。另一方面,对“大叔级新生”个人的影响力也不小,“回炉”是对自己人生的亵渎与不尊重,回炉不仅意味着自身要比常人多付出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还会为之浪费三年的时间与光阴,也就少挣三年的钱。况且,当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之前,“大叔级新生”的前途始终是一个未知数,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大叔级新生”的未来,也无法保障“回炉”完后就一定比之前的人生有前途。所以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大叔级新生”选择重回母校“回炉”“深造”的行为,看起来都是极不明智不聪明的做法。

  然而,话虽如此,尽管“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值得斟酌与商榷,但却无法否定其坚持自我、坚持理想的可贵初心。人生可能不尽如人意,人生的沟沟坎坎、磕磕碰碰也在所难免,任何个人尤其是青年,成熟的时间早晚有别,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时节也不尽相同,对人生的定位也可能大相径庭,但不管怎样,关键是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人生路,也许,这位“大叔级新生”就是这么一位认知晚熟者,尽管这份迟来的大学梦来得稍稍晚了一些,但之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却永远不嫌晚。

  尽管大学只是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大叔级”新生的勇气。人的一生,机遇很重要,但选择更为关键。“大叔级”新生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坚持遵从自己的内心,敢于放下功利的考量,敢于正视世俗的偏见,敢于执着于自己的梦想,物质社会这些品质更显可贵与难得。当然,这么说倒不是提倡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加入到“大叔级”新生的行列之中,而应该留意与珍视其对人生负责、为梦想买单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歌颂与点赞。

  总之,重读也好,回炉也罢,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与权利,“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只不过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诠释青春与人生,只不过是一次曲折的梦想追逐,尽管难以复制,也不具备推广的价值与必要,但只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消解心中的纠结与遗憾,为自己争取一次再度选择的机会,换个活法都无可厚非。所以,无关世俗、无关道德、只关乎个人意趣与自由选择,公众理应将人生的选择权与掌控权交还于这位“大叔级新生”,不妨淡看“大叔级新生”的“回炉门”,包容与尊重当事者的人生选择,没必要对它的存在价值予以否定,更不必上升到“道德”“误导”的层面来与其“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