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共推“万里茶道”申遗 最长水道在江西绵延千余里

18.11.2014  14:13

  “‘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比照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模式。”11月15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的第三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如是说。次日,来自中蒙俄三国50个沿线城市联合签署了《“万里茶道”国际联盟城市合作武夷山宣言》,推动“万里茶道”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江西在“万里茶道”中有着怎样的地位,拥有哪些资源?11月17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负责江西“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专项普查工作的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

  “万里茶道”可比照大运河联合申遗

  去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此后一年多来,“万里茶道”这条曾繁荣两个半世纪、连亘中蒙俄的国际古商道,正在三国多边交流合作下趋于复苏,迈上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征途。

  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的第三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上,顾玉才说:“万里茶道可比照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模式,确定牵头城市,设立日常工作机构,共同协作开展资源调查和价值研究。

  中蒙俄三国联合签署合作宣言

  与“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相似,“万里茶道”也是线性文化遗产。顾玉才建议沿线8省(自治区)文物局,在厘清“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强化“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相关文化线路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万里茶道”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

  16日,同在福建武夷山举行的“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武夷山)中蒙俄市长峰会国际联盟城市市长圆桌会议上,来自中蒙俄三国50个沿线城市联合签署了《“万里茶道”国际联盟城市合作武夷山宣言》,推动“万里茶道”共同申遗。根据该宣言,50个沿线城市将以“万里茶道”为纽带,本着“文化传承、经济合作、共赢发展”的联盟要义,开展文化、旅游、经贸等多领域交流合作,实现城市互动、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品牌互推、利益互惠;全力做好茶道上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与保护,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起点福建武夷山的“万里茶道”,起始于17世纪。这条繁荣2个半世纪的国际古通道,贯通亚欧大陆,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8省(自治区),穿越蒙古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后由东向西延伸,横跨西伯利亚,继而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是“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古商道。

  信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处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水,在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干流自东向西先后流经玉山、广丰、上饶、铅山、横峰、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余干等10个县市。在余干的八字嘴附近分为两支:主支经瑞洪至康山注入鄱阳湖,全长329公里;再加上从康山经鄱阳湖出湖口至长江的200多公里,信江——鄱阳湖水道全长千余里。

  “万里茶道”最长水道在江西

  “江西省在万里茶道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肖发标说,信江——鄱阳湖这条千里水道是万里茶道贯通其源头福建武夷山的唯一要道。

  “信江——鄱阳湖这段水道,长达千余里,不但是万里茶道的第一段,也是万里茶道上最长的一段水道,而且是唯一一段顺流而下的水道,可以非常平稳、安全地运输。”肖发标说,相比在长江、汉水是逆流而上来说,信江——鄱阳湖水道对奔波于“万里茶道”上的茶商来说,的确是黄金水道。

  肖发标说,明清时期的信江流域除了一条通往浙江省外,其余三条都是通往福建省的。其中一条是通往福建崇安的广信府城至分水关大道,是赣闽间一条重要通道。“‘万里茶道’也是主要靠这条大道沟通闽赣的。”

  河口镇为“万里茶道第一镇

  “位于信江——鄱阳湖水道头尾的两个市镇——铅山县河口镇与九江市,是万里茶道上的两大贸易枢纽。”肖发标说,河口镇以其东溯信江至玉山下富春江沟通江浙;西下鄱阳湖出长江,上溯川鄂、下入淮黄;从鄱阳湖转溯赣江,越梅岭可达广州市场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江、浙、闽、粤等四省货物云集之所。清代“万里茶道”兴起之后,河口逐渐成为武夷岩茶的集散地。

  据肖发标介绍,清代,河口镇茶行林立,乾隆年间甚至多达48家,成为“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镇在清代极盛时期曾有栈店近2000家,其中当有不少是为前来采购茶叶的茶商服务的。外地客商兴建的会馆达19家。”清代乾隆中期,由于河口镇的茶叶贸易繁荣,清政府遂在此派驻府同知来管理市镇事务。

  自古以来,九江就是通都大邑,古时有称九江为“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冲,交通十分方便,为东南之望镇”。早在唐宋时期,九江茶市就已闻名遐迩。到了近代,九江成为与汉口、福州齐名的中国三大茶市之一。

  江西拥有三大红茶产区

  在“万里茶道”上,如果仅仅拥有千里黄金水道与两大贸易枢纽,那么,江西的地位亦不过就是过境贸易之地而已。但江西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还赋予江西是一个天然产茶区。

  “江西茶业从唐代发展而来,到北宋时产地已遍及全境,产量高居全国诸路之首。”据肖发标研究,当时江南的茶叶产量占全国的34.09%,岁课占44.53%。江南的15个产茶州军,除宣、歙、池、广德、兴国5州军外,均属江西地区。所以,产地之中江西占2/3,则岁课按平均数折算,江西产地能得684.66万余斤,超过两浙、荆湖、福建三地的总和,约合东南诸路总岁课的30%。

  清代对俄贸易的“万里茶道”兴起之后,江西产茶区及时调整产品品种,转而生产红茶。先有“河红”、次有“宁红”,再有“浮红”(又称祁红),被誉为中国的三大红茶。

  明年铅山举办中蒙俄市长峰会

  肖发标说,今年5月,我省启动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专项普查工作。目前,资料收集工作已告一段落。“江西‘万里茶道’的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四类。”他说,一是线路遗产,包括商道、古桥、码头、关隘以及沿线的祭祀类建筑及石刻题刻等;二是沿线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名村名镇:包括茶行、会馆、钱庄、客栈等与茶叶贸易有关的建筑旧址;三是茶区遗产,包括茶山、茶亭等与茶叶生产有关的遗址和古建筑;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制茶技艺、工具、习俗风俗以及相关典籍与纪念品。“明年3月,我们将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专项普查的调查重点将放在‘两点’(铅山县、九江市)‘一线’(信江——鄱阳湖沿线),为期半年,明年年底整理出版《万里茶道在江西》专著。

  据肖发标介绍,铅山县作为我省“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专项普查的试点县,继2014年8月召开“万里茶道第一镇”专家论证会后,已成功申办了2015年第四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陈艳伟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