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三省共舞航空盛宴 大飞机托起蓝天产业
1954年,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从江西南昌飞向蓝天。如今,国内最新研发的C919大飞机机身在这里设计制造。
5月15日,记者来到南昌航空城。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锚件装配,C919飞机主体机身已初具雏形。主体机身包括客舱、货舱等,仅零部件组装就达1900多项。
不久前,这里承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前货舱门、后货舱门和应急离机门,运抵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目前,C919大飞机已基本完成总装,将于年底实现首飞。
有意思的是,这架大飞机,湘鄂赣三省最尖端的航空科技集体呈现:有湖北生产的座椅、专用拉杆、环境控制系统,也有湖南制造的起落架、轮胎及刹车系统、发动机。
国际经验表明,航空工业作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一个项目发展10年后带来的效益产出比高达1∶80,并能为相关产业提供12倍于航空工业的就业机会。在我国,一个飞机项目可直接带动600家企业,间接带动2500家企业。“C919大飞机市场份额预计为2000架,将撬动万亿元大市场。”江西省国防科工办负责人介绍。
这场航空盛宴,三省正携手共舞。
南昌航空城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洪都集团生产线、试飞区整体搬迁至此。目前,洪都一期工程启用,总投资300亿元的南昌航空工业城已具雏形,江西正积极争取国产大飞机的第二总装厂落户南昌航空城。到2017年,力争航空产业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
湖北发力通用航空市场,各类航空企业达26家,年总产值120亿元以上,在航空仪表、航空座椅、复合材料、激光应用、飞机维修、无人机等方面具有较强技术优势。“中航工业将设计、制造、维修与运行服务融为一体的浮空飞行器、滑翔伞等特种飞行器项目统一布局湖北,将显著提升湖北航空工业的科技水平。”湖北省国防科工办介绍,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1000亿元产业规模,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
湖南计划围绕通用飞机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3个重点,形成较完整的航空装备产业链和服务链。到2015年,建成以中小型通用飞机整机制造、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飞机起飞着陆系统集成为主的航空工业体系,全省航空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
大飞机一天天走向飞翔的起点,中部三省协同合作也在一天天加强。江西不少航空企业计划到湖北襄阳、武汉等地落户。“航空工业将实质性提升产业层次。”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三省在该领域自主创新的合作空间巨大。 (记者 廖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