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全力建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掠影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硕果累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如火如荼。
一年前,这里还是荒坡滩涂,杂草丛生,人口稀疏。如今,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大学科教城开工在即,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一座现代化的滨湖新城拔地而起,宛如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共青先导区建设打响的第一枪——南湖新区。
短短一年时间,共青城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今年1至8月,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8.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2.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6%……共青先导区建设,可谓开局良好,气势不凡。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是规划。
“为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科学性,共青城统筹近期和长远发展需求,按照‘融入昌九发展、加快相向发展、放眼长远发展和统筹全域发展’的理念,确立了‘三年大变样’的思路, 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分区,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九江市委常委、共青城市委书记黄斌兴奋地告诉记者。
从诞生之日起,共青先导区就注定要走一条更高、更新的发展之路。于是,在空间布局上,共青城构建了“一轴、两翼、三组团、四板块”,打造四分之一水面湿地、四分之一山体森林、四分之一精致农庄、四分之一生态城镇的山水田园城市。在人口规模上,以建设3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目标,编制了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在交通体系上,规划了“四横五纵”骨干网络。目前,南湖新区四横四纵37公里路网基本完工;昌九大道共青段,正式动工;共青至星子大道,正在开展地勘、设计、立项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城南高速互通已纳入昌九高速四改八工程,预计春节前可开工建设。
项目带动,厚积而“厚发”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带动和资本的支持。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导区,项目和投资对共青城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和首届中国青年企业家峰会的举办,让无数睿智的眼光汇聚于此。龙泰运动器材、嘉洲针织、银晶光电、赣商创业园等项目纷纷慕名入驻,新兴际华、爱慕内衣、中航“航空大世界”等50个意向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在共青城持续涌动。
产业培育是重中之重,只有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跨越赶超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共青城紧紧围绕“决战工业800亿”的目标,按照“招大项目、招产业项目、招生态项目”的原则,以中国青年企业家(共青城)发展峰会、赣商创业园为平台,坚持招商会、招产业。该市引进的总投资350亿元汉能光伏项目,达产后销售总收入可达400亿元,年纳税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总投资20亿元的江中食疗饮品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着力盘活存量,是共青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又一亮点。为激活现有企业,共青城全面梳理落户园区的120多个项目,对成长性较好的79个项目实行“领导带部门”的结对帮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调度、季评比的调度机制。为帮助企业发展,该市还出台了加快园区发展的决定和帮扶园区企业发展的“30条”,推动40多个项目加快发展、扩产扩能,使得企业信心和园区活力明显增强。
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与推进,不仅极大提升了共青城的城市品位,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共青城的迅速崛起积蓄了无限潜能。 作风务实,上行而下效
共青城有句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争一口气、脱一层皮、瘦一身肉”,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共青城设市不久,人手少、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各部门都是“白加黑”“五加二”“轻伤不下火线”“舍小家顾大家”,自觉加班加点。在共青城,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现象普遍存在。在这里,比的是工作效率,比的是工作质量。
天不亮工地已亮,天已黑工地不黑,夜以继日是家常便饭,早干快干多干已成常态。共青城广大党员干部在征地搬迁、项目建设、争资争项等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共青人把建设先导区的热情化作行动的力量,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奋进。
这就是共青人的精气神,共青人以务实重干的精神去开展工作,不等不靠,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推进共青城各项事业快速向前。正是这样的“共青精神”,创造出了今天共青先导区的良好局面。
八月桂花遍地开,百舸争流千帆竞。目前,共青城全市上下正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激活“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赶超发展的正能量,朝着先导区建设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练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