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升级系列报道】年轻的共青城展示先导魅力 为昌九联姻搭桥

14.12.2013  21:57

  今视网12月14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共青城市地处鄱阳湖畔、昌九中段,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市之一、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共青先导区,不仅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也是昌九一体的重要支撑。

  构建“四大板块” 争当排头兵

  共青先导区建设以纵贯共青城南北的福银高速、昌九城际、京九铁路等交通复合线为“主轴”,东西两侧为“两翼”, 依托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和南湖新区三个城市组团和金湖乡农业主阵地,构建“四大板块”。

  共青先导区创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坚持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并重,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争当绿色崛起排头兵。

  创建新型城镇化的先行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集约紧凑、绿色低碳为导向,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创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在对外开放、投融资、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地处昌九中段的区位优势,按照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成为昌九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和支撑。

  加强生态环保 建设秀美城乡

  共青先导区按照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城市与人有机融合;推行蓝天计划,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工业废气零排放;推行碧水计划,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推行绿地计划,创建九仙岭和富华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城市路网生态景观长廊和精品园林、绿色广场、街心花园、环湖景观林,推进境内高速、国省道和铁路沿线绿道网建设,实现“花成带、树成林、绿成片”。

  以循环发展理念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业园区,加快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园区排污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2013年年底正式运营,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全部达标排放。

  实施工业园区绿化提升工程,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山体、水体等自然生态原貌,对未利用地进行绿化、景观化,打造森林式生态工业园区。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原有水体保持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75%,打造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打造昌九新平台 建成小康社会

  到2015年,共青先导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气和水质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前列。

  到2020年,共青先导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力争翻两番,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绿色产业体系,低碳和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共青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创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经验,有利于打造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据了解,年内共青城南湖新区的“四横四纵”8条路网将基本建成,另有11条道路的改造也将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