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市城镇化发展名列全省县(市)第一

13.06.2016  19:03

  近日,从九江市建设规划局传来好消息: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江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报告》,从去年8月至11月,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对全省各地城镇化发展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在对全省11个设区市和80个县(市)的53项城镇化发展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后,共青市在全省80个县(市)中名列第一、九江市名列设区市第二。     

  近年来,共青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不断强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坚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狠抓产城互动,打造城乡一体;同时,坚决摒弃粗放、盲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城市规模的思想,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编制了《共青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新型城镇体系,形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南湖新区路网、共青科教城、共安大道南延伸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围绕目前在建的昌九发展大道,主动融入昌九一体化发展,构建“半小时交通圈”。   

  注重创新先行,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企业创业活力;成为全省不动产登记试点城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登记发证和质量控制同步进行,开创了新的登记发证模式;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以住房置换城镇公寓安置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或城镇社会保障,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区集中,整体搬迁安置涉及14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1.5万人;通过打造集“便民服务、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城市管理统一调度”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城市,提升政府运行效率。   

  推进产城互动,实现融合发展。坚持以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把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如今,千亿工业基础更实、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服务高地初见成效、发展动能显著增强。2015年全年新引进项目62个,合同资金191.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当年开工项目30个,当年投产项目12个,实现了项目引进与项目落地“同步共进”;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总数达到111家、增长43%;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家,新获专利授权量105件、增长113%;全年纳税超千万的工业企业增至6家,增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启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工作,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1%。   

  依托主城辐射,城乡面貌大改观。投资近10亿元推进公园增绿、退墙透绿、创卫添绿等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1平方米。在市政工程上,建设城市污水管网142公里,实现污水管网全城覆盖;整合资金4亿元实施珍珠湖综合整治及周边棚户区改造工程,富华桥、青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已交付使用;投资7000多万元实施断头路连通、破损路修复和主干道景观提升工程,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净化、绿化、硬化、亮化同步提升。在提升公共服务方面,建成区4所小学和共青中学的新教学楼、运动场地等工程基本建成,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环境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在南湖新区建设中,我市重点布局了私募小镇、航空小镇、O2O国际智贸港等项目,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同时按照“科教立市、双创兴城”的要求,着力推进南湖新区共青科教城的建设,目前江西财大现代经管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师大科技学院、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共青校区)正在快速施工,力争今年秋季两所进驻办学,明年五所独立学院全部进驻;五年一贯制中小学、医院、公交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020智贸港、私募小镇、航空小镇推进顺利。   

  此外,共青城市还开展了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强化绿色行政,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决策、考核、激励机制,避免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计划沦为空喊口号。经过两年多来的发展,如今的共青城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无论是在厂房林立的园区,还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区,处处空气清新、满眼碧绿,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正在鄱阳湖畔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