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像重视舆情一样重视娱情

14.07.2015  13:07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移动调查终端和问卷网,对187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1.4%的受访者直言现在各媒体平台的娱乐类新闻过多,56.8%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过多关注娱乐话题不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中国青年报7月13日)

  娱乐至死的年代,“娱情”泛滥成灾应该说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八卦”新闻满足了不少“追星族”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与那些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相比,娱乐新闻相对偏软,引发争议较少,监管监控也少,自然深讨各媒体平台的喜欢。

  “八卦”新闻多,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八挂”新闻多属于快餐,过目即忘,虽然可以满足娱乐需求,可新闻价值却不大,既无助于社会进步,也无助于个人维权,而且如专家所言还会带坏青少年。按照新闻价值理论,新闻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越大,就越重要,新闻价值也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娱乐新闻的价值要低于那些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而且不少娱乐新闻涉嫌炒作、偷拍,侵犯个人隐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八卦”新闻还真的需要好好整顿一番。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媒体平台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八卦”新闻多,自然其他新闻就要少。谈风月的多了,谈国家大事的自然就少。所以娱乐新闻过多实际上也意味着新闻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客观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娱乐新闻不可或缺,但娱乐新闻不能喧宾夺主,成为媒体的主角。从某种意义上讲,娱乐新闻唱主角,往往意味着新闻监督与新闻报道功能的一种弱化。

  娱乐新闻之所以好看,有卖点,很多时候并非是因为娱乐新闻的真实性使然。相比于其它新闻,娱乐新闻应该说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尽管我们不能用虚假报道的标准去套娱乐新闻,但娱乐新闻的低门槛性和娱乐性,使得娱乐新闻充满了捏造、炒作的味道。不少娱乐新闻实际上都是出自娱乐记者的胡编乱造,甚至捕风捉影,而一些明星也乐于借助这种假新闻来炒作自己,从而让娱乐新闻变成了为娱乐明星服务的工具。然而对于新闻受众而言,这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

  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日益引发关注,舆情分析也变成了不少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的依据。这应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必然。相比于网络舆情,网络娱情似乎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我们对网络娱情不关注,同样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而且由于娱乐明星们粉丝众多,网络娱情也可能转变成网络舆情,从娱乐新闻进而变成社会新闻。

  除了网络舆情,对于网络娱情,我们同样需要引起关注。娱乐是生产力,但同时也是破坏力。歌舞升平,文恬武嬉的背后,往往也蕴藏着社会的危机。“八卦”太多,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