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大学有灵魂学生才有理想

22.09.2015  11:45

  大学有灵魂学生才有理想“现在很多大学都变成了就业培训地,忘掉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在开学典礼讲话时痛批现今有不少大学“变味”,认为大学都在追求没有灵魂的东西。他还呼吁学生“要有点理想主义”。(信息时报9月21日)

  大学“变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理想似乎也与大学生们渐行渐远。甘阳院长的讲话不可谓不犀利,直指如今大学的弊病,可如何寻回曾经的理想主义,寻找到有灵魂的东西?似乎比谈理想还要难。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这话自然没错。大学变成了就业培训基地,这也是现实。如今的大学,早已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象牙之塔。读大学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无论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高校的扩招应该说居功至伟。但问题在于高校的扩招或者说教育的产业化,使得大学在理想与实用之间,选择了实用。因为无论对于什么大学来说,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光谈理想和情怀是没有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变成就业培训基地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或者说大学的实用主义并不是理想主义丧失的必然原因。

  大学“变味”,精神丧失,当然和学生有一定的关系,一所大学再有情怀,再有理想,招进来一批没有追求的年轻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灵魂。反过来讲,如果一所大学根本没有点理想主义,即使招进来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理想主义同样缺乏存在的土壤。大学的变味或者说教育的堕落其实是最可怕的堕落。

  学生没有理想,还可以培养,可以熏陶。可如果大学没有理想,妄求学生有理想似乎有些勉为其难。我们的大学之所以“变味”,一方面是教育产业化的弊端所致。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学费的增加,使得大学变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同时,也带来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下降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今天的本科生不如过去的大专生,甚至于中专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大学的行政化色彩太浓。大学本该是教授治校、专家治校,以学术为主,而如今的大学往往都行政等级分明,机构和政府机关别无二致。而一些官场的风气以及潜规则在大学校园内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我们又何从去谈理想,谈情怀呢?

  大学应该是知识的家园,同时也是精神的家园。可现在的大学却难以做到这些。在“我与母校是一场交易”的现实语境下,让我们再妄谈理想似乎有些荒唐可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主义,可在现实面前,很多人宁愿选择了实用主义。我们想和大学谈谈理想,可我们的大学恐怕都不知道理想是什么,所以还是不谈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