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川医”之争折射高校改名乱象

17.06.2015  11:59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目前四川大学也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教育部日前就此事回应称,并无不妥。(南方都市报6月16日)

  高校改名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6年间我国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字,占高校总数的23%,所以不只是“川医”的校友找不到昔日的家园,很多大学毕业生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毕业学校该填哪一个名字。

  虽然还是地方省属院校,但从泸州医学院变为“四川医科大学”,给人的感觉马上就大气了许多。不过与四川大学这样的重点院校相比,还是多少有些差距。“四川医科大学”简称“川医”,这的确动了四川大学的奶酪,因为按照历史传承,四川大学才是“川医”的正牌继承人。而泸州医学院后来居上,的确有多人所爱之嫌。

  “川医”之争其实不只是一个称呼的争夺,而是历史之争。由此所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大学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历史?高校更名频繁,由学院而升大学,由专科而升本科,由农林而改称理工,由地质改称经济,如此种种,既有办学水平和影响扩大的因素,但更有利益的考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同样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泸州医学院所在乎的并非“川医”的简称,而是从学院到大学的跃升。

  高校改名,就像四川的“变脸”,换来换去,其实还是那块地盘,那些老师。这种变脸为高校和地方发展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迷惑性,以至于不少考生及家长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其中。客观而言,高校发展不能只靠招牌,而要靠办学实力,但这并不足以遏制高校改名的冲动。因为众所周知,高校改名从来就不是高校自己做主,包括当地的教育部门以及地方领导往往也介入其中,甚至成为领导的主导任务。

  对于四川大学而言,公开发函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看似多管闲事,可这也提醒了我们高校改名过程中如何继承自己的历史。四川大学所捍卫的“川医”是历史上的“川医”,而泸州医学院所要开启的则是新“川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泸州医学院简称“泸医”即可打消川大校友们的顾虑。可谁都知道,“川医”要比“泸医”高大上。

  高校改名可以开启历史,但不能模糊历史。“川医”之争的现实意义在于,这么多改名的高校该如何书写他们的传承和历史。或许对于很多高校来说,他们改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麻雀变凤凰的过程,一旦变成了凤凰,谁还承认自己曾经是麻雀呢?“川医”之争这场口水仗,四川大学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