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抄袭者不能没脸没皮

13.07.2015  12:22

  学术界又现抄袭门,这次的“主角”是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钢。刘钢于7月8日在科学网实名博客发布了一篇关于换头手术的文章,随后有网友发现,这篇文章和别人此前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大段落地一致。面对质疑,刘钢微博回应称“我承认那篇文章就是剽窃了,又当如何”、“什么是脸”。(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抄袭剽窃都是陋习。面对质疑,抄袭剽窃者本该表现出悔恨之意,以求公众谅解。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陷入抄袭风波的人往往会喧宾夺主,振振有词。研究员刘刚明明剽窃,可却反问“又当如何”?明明丢脸,却不知“什么是脸”?如此泼妇骂街、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实在让人无可奈何。

  抄袭的人不只刘刚一个,抵赖者也不是刘刚一人。如陷入抄袭风波的《汽车人总动员》导演卓建荣,不但否认抄袭,并痛骂质疑者是“新时代的汉奸”。而因《梦里花落知多少》遭遇抄袭风波的郭敬明,对于“抄袭”事件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因此退缩,底气十足地宣称“你质疑我不会写,我就写给你看”。

  抄袭者振振有词,不知悔改,质疑者反倒成了弱势群体,这绝对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正如刘刚所言,“我承认那篇文章就是剽窃了,又当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我们对抄袭剽窃的无可奈何才导致了刘刚们的信口开河。对于抄袭剽窃,如果没有一个很有效的纠偏机制,没有跟进的处罚措施,甚至于剽窃者还会因为剽窃丑闻变得更火,剽窃之风肯定会被纷纷效仿。

  换一个角度来说,剽窃者的猖狂确实与他们不知“什么是脸”有很大的关系。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刘刚们对待剽窃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不要脸”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耻感的缺失。善恶不分,好坏不分,这种“耻感”缺乏所带来的还有职业道德的堕落、个人品性的丧失和价值观的混乱。

  抄袭剽窃,学术之耻,职业之耻,做人之耻。如果任由抄袭剽窃者可以大摇大摆招摇过市,这不但是一种价值观的错位,而且是社会的悲哀。当抄袭是对是错,这样一个是非分明的问题还需要讨论一番,那只能说明我们对待抄袭剽窃的容忍度实在是太大了。一个研究员,面对抄袭竟然可以喊出“什么是脸”,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件事情?斯文扫地的背后,往往是做人也出现了问题。既然抄袭者不知道“什么是脸”,那我们就应该撕开他们的“画皮”,让他们露出本来丑陋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