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控烟为何不找“朝阳群众”

16.06.2015  12:06

  记者从北京市控烟协会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正计划招募控烟志愿者,包括控烟宣传志愿者和志愿协管员。控烟志愿协管员则需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他们不直接负责查处,而是负责举报,与监督执法人员有直线联系,也可以协助控烟监督执法人员一起出警。(京华时报6月15日)

  本以为有了史上最严的控烟令,北京的控烟局面会马上有一个大的改观。可从控烟协会招募控烟志愿协管员来看,要想落实这史上最严控烟令,还真的有些任重道远。

  客观而言,控烟志愿协管员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告密者”的角色还挺令人感觉厌恶和反感。如同公安协勤、交通协警一样,控烟志愿协管员实际上也属于典型的“编外人员”,但这种“临时工”所承担的责任却相当不小,需要干的活儿也很是受累不讨好。

  控烟的工作离不开人力,物力。但招募控烟协管员究竟有无必要,这个问题还真的需要好好追问一番。一方面,招募控烟志愿协管员有无必要。据了解,现在北京市全市目前承担控烟执法任务的有1000余名卫生监督员。这些人基本都是编制内人员,从事的又都是控烟任务,这个数量是不是能够满足控烟执法的要求?有没有必要另外招募控烟志愿协管员?另一方面控烟协管员的介入会不会让那些卫生监督员产生惰性。作为控烟监督执法人员的“跟班”,控烟志愿协管员所承担的尽管只是一个通风报信的角色,但作用不可低估。这些活儿本来是应该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去做的,现在交由控烟协管员去做,劳动量减少的同时也很容易滋生惰性。最后一点这些控烟协管员的补贴从何而来?按照目前控烟重罚的规定,控烟协管员的补贴很可能会来自吸烟罚款,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招聘多少控烟协管员合适?发多少补贴合适?

  严格来讲,为了控烟,我们当然可以招募控烟志愿者,但招募控烟协管员则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控烟协管员这种“告密者”的角色也不符合我们执法监督的公开透明原则。而且这些控烟协管员很可能会变成“钓鱼执法”的帮凶,尽管这只是一种猜测,但并不意味着这种可能不会出现。

  动辄找协管,这种行为一方面又懒政之嫌,另一方面,效果也未必会太好。控烟不只是控烟协会的事儿,依靠卫生监督员的监督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北京控烟不妨聘请“朝阳群众”参与进来,试想那些“朝阳群众”能够将社会治安问题搞的如此有声有色,更何况控烟这样的小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如果将招募控烟协管员的补贴变成对举报违规吸烟者的奖励,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控烟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