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区湿地保护的决议

16.10.2014  11:13

  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2012年5月1日施行以来,全省各地依法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区湿地(以下简称城区湿地)保护,严禁非法侵占、破坏城区湿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特作如下决议: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方针,充分认识加强城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更好地发挥湿地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维持碳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的关系,决不能把城区湿地作为荒地开发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部门应当会同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深入宣传《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知识,并结合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开展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城区湿地保护。

  二、加快推进城区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要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对本行政区域城区湿地资源的全面调查,建立城区湿地档案和地图数据库,并进行持续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为了更好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全省城区湿地资源调查情况,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告,并适时发布城区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要更加严格依法保护城区湿地,面积8公顷以上的城区湿地应当纳入省重要湿地名录。没有列入省重要湿地名录的城区湿地,市、县、区人民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编制城区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区湿地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对城区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城区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确保规划得以实施。

  三、坚决防止非法侵占、填埋城区湿地现象发生

  城区湿地是公共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定期对征收、占用、埋填城区湿地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城区湿地用途的,有关部门应当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造成城区湿地遭到非法侵占、填埋的,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应依法追究当地有关行政领导的责任。

  确需占用城区湿地的,应当征得同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占用城区的重要湿地,应当征得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照有关土地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依法占用城区湿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费,专项用于湿地生态保护。

  四、着力修复和提升城区湿地生态功能

  保护本行政区域城区湿地的生态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尽的职责。要针对城区湿地周边的工业生产、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等污染防治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实现达标排放。对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的城区湿地,本着尊重自然、爱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提倡自然和近自然护岸,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对现有硬质护岸进行生态改造,开展滨岸湿生植物带的恢复和重建,充分发挥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维护城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凡是符合建立湿地公园条件的都应当申请设立,已经建立的湿地公园应当加强管理,撤销或者变更必须经原审批单位同意并公布;对面积较小、暂不具备建立湿地公园条件的,应当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加以保护。

  五、切实加强对城区湿地保护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区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城区湿地保护的主要问题,保障湿地保护工作正常开展所需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渔)业、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卫生、旅游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城区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应当切实履行法定职权,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形式,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和支持同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保护好城区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