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欺凌 这些知识点要掌握

08.11.2019  11:08

    近日,校园电影《少年的你》引发热议,也让人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其实,“校园欺凌”不是偶然的事件,也绝非只是孩子间的“玩笑”,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反思。近日,心理学博士韩海英发表一篇关于“校园霸凌”创伤如何抚平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她从心理学工作者的视角,如何认识和思考校园欺凌事件。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记者郑周贇/文、稿件统筹:江育仁

        校园欺凌的4种类型

        一般来说,校园欺凌分为以下4种情况:

        倚强凌弱

        这类欺凌事件的实施者大多是班级或学校里的“小霸王”,在学校里会搞小团体、小帮派,武力为尊。他们带给班级、学校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也会给普通同学造成强烈的不安全感。

        争强好胜

        争强好胜的欺凌事件往往发生在冲动行为之下,属于非典型欺凌事件。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孩子们因某件具体的事情发生争执、争吵,导致情绪失控而出现的问题。这类事情的主角往往具有强烈的嫉妒心,有可能由嫉妒上升为嫉恨。

        威逼恐吓

        这样的欺凌事件多见于高年级学生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低年级同学进行恐吓、勒索财物等。这些学生往往可能由于自己家境不好,从而通过强取的方式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情况严重者,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同学不得不为此而逃学、转学。

        报复行为

        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遭受家庭暴力,到了学校就找同学发泄。这类作为欺凌者的孩子本身也是弱者,父母在家里对待他们的方式可能比较简单粗暴,导致孩子在解决矛盾和人际冲突的时候多用武力的方式。

        长期被欺凌孩子会出现的3种情况

        如果一个孩子被长期欺凌,不仅在躯体上受到伤害,还会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在得不到心理支持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以下的问题:

        难以适应学校生活

        被欺凌之后,孩子内心里会产生恐惧、羞辱、委屈感,也会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应激状态”而无法放松,以至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自信、孤独,有的还可能为了逃避欺凌而逃学、厌学。

        出现行为上的退缩

        孩子由于遭受欺凌而处于极度恐惧当中,会变得远离人群、胆小怕事,不愿意与人交流。一些孩子受到欺凌之后,往往不愿意和家人、老师提起这个事情,怕被报复、怕被责怪,而一味隐忍,出现退缩行为。

        情绪及人格出现问题

        长期被欺凌的孩子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严重者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甚至会付之行动。有些被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悲观,对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充满怨恨,而产生极端行为,还可能为了报复转而成为欺凌者,去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

        家长老师该如何做?

        合理解决矛盾冲突,是孩子健康成长、完善人格的必修课。如果已经出现欺凌事件,不管是对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抑或是目击者,学校、家长都应当把伤害降到最低,尽快帮助孩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那么,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家长、老师和学校应该如何保护好孩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呢?

        正当反抗

        家长首先要教导孩子学会反抗,当然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要大声呼救和进行身体上的反抗。受欺凌孩子本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反抗,只会让欺凌者变本加厉。同时,要让孩子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受到的欺凌行为,严重时要及时报警,请求警方介入。

        安抚情绪

        当孩子确实遭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家长和老师要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很可能是创伤后应激反应,要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安抚情绪在先,之后想办法解决矛盾。尤其是家长,要对孩子的感受、情绪表示理解、接纳,并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同时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联络解决冲突,将伤害及时制止或降低到最少,不要因为急于追究责任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注重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事件的不良后果在于,不只是被欺凌者会受到身心创伤,对欺凌者的人格发育也有负面作用。这些正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尤其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者都是小孩子,他们的人格发育并不完善,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孩子的人格无法得到很好发展,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为此,家长、老师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充分尊重孩子

        家庭和学校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发展独立个性的机会,而不是通过一味地管束来打压孩子的个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相互尊重的教育环境,坚决抵制家庭暴力,同时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压力、矛盾和冲突,帮助孩子培养勇敢、独立、坚强的个性,正确引导孩子的同伴交往,并妥善处理矛盾。

        校园欺凌、暴力往往具有细微化的特点,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一天发生的,是逐渐积累形成的。老师、家长不能忽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应当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冲突,这是孩子健康成长、完善人格的必修课。

        此外,校园暴力、欺凌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