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罕见病 让爱不罕见

02.03.2015  11:11

  去年,一场冰桶挑战让大家知道了“渐冻症”。其实,这样的罕见病还有很多:瓷娃娃、白化病、戈谢氏病……这些鲜少听闻的罕见病又被称作“孤儿病”,它们罕见到连很多医生也诊断不出、束手无策,而其患者也因病状易被忽略导致高误诊、高漏诊、用药难,沦为“医学的孤儿”。

  2月28日是第八个国际罕见病日。在这一天,本报联合江西罕见病公益发展中心,呼吁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罕见病患者所面临的医疗和生活困境。连日来,记者也陆续走访了南昌几个罕见病家庭,探访他们的生存现状。

  看着自己被“”住

  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家园社区附近的一栋廉租房里,住着54岁的“渐冻症”患者皮敏君。

  “第一次出现这种症状还是1987年,那年我女儿刚出生,我就总感觉四肢无力。”之后,皮敏君去医院检查,医生推断,可能是脊椎压迫了神经。

  自此之后,皮敏君的肌肉萎缩逐渐加重。2011年,她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起身的地步。“抬头,低头,都累,躺在床上也不舒服,一旦肌肉被挤压、碰撞,就会剧痛。”皮敏君这样形容自己。

  记者了解到,由于“渐冻症”长期处于公众认识的盲区,直到前几年朋友拿着病历去北京的医院求诊时,皮敏君才得知自己患上的是“渐冻症”。患有这种病的患者身体会逐渐地萎缩和无力,就像被冰雪冻住一样,逐渐丧失行动能力,最终呼吸衰竭。“医生说,这种病无法治愈,只能慢慢用药物调理,延缓衰退,可我哪有这么多钱吃药呢?”据了解,目前皮敏君已经停止药物治疗,仅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女孩再也抬不起拿画笔的手

  31岁的小董在大学时,是一名美术生。从前,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这美丽的世界。然而,大学毕业一年后,她的绘画人生被病魔彻底摧毁……

  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湾里区的小董家,看到这名在照片中长发飘飘、灵动美丽的美术系女孩,剪了一头短发,嘴唇干裂,牙齿已经钙化,整个人瘫在床上,动也不能动。我们只能从她那一双仍是亮晶晶的眼睛,看到些许过去的痕迹。

  “孩子以前喜欢画画,从小的愿望就是当画家,可她现在连拿画笔的力气也没有了。”小董的父亲告诉记者,经诊治,女儿患的是多发性硬化症,病因在于人体神经纤维外包裹着的“髓鞘”被破坏、剥落,导致神经讯号的传导变慢甚至停止。“她(小董)现在不能走路,不能起身,说话只能说一两个字。”年过五旬的董父坦言:“医生说,目前医学界还找不出这种病的元凶,能不能治愈也是未知数,我们也只能每天给女儿吃点养护神经的药物。

  采访中,小董一双眼睛始终看着谈话的我们,当谈到她的病症时,一行清泪从这姑娘的眼中缓缓流出。“她始终是保持着清醒的。”记者意识到。可这份清醒,对于小董而言,却格外残酷。

  临走时,记者看到,董父慢慢俯下身,贴着女儿的脸,柔声安抚她,一旁的董母,轻轻地捏着被角,为女儿拉上被子。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始终用微笑掩饰内心的悲伤,用坚强对抗残酷的命运,也许,这对父母,就是千千万万个罕见病家庭的真实写照……

  罕见病患者面临诸多困境

  渐冻症、白化病、多发性硬化症,医学界将其统称为“罕见病”,指那些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非常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一项数据表明,目前确认的罕见病有6500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约有80%的罕见病是遗传缺陷所致,其中一半患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但是仅有不到1%有治疗方案。以戈谢氏病为例,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多在出生或儿童时发病,最终造成严重的残疾或死亡,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患者可正常生活。

  据了解,罕见病患者的治疗、保障现状并不乐观,普遍面临以下困境:1、确诊难,迄今为止医疗界对罕见病的认识是极为有限,仅有少数医生有诊断和治疗经验;2、看病贵,罕见病药物的市场需求量小,研发费用高,生产企业极少,导致药物价格昂贵,多数患者家庭根本无力承担;3、保障缺失,绝大多数罕见病尚未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也无相关的医保报销政策。

  我省成立公益组织 寻访罕见病患者

  2月28日是第八个国际罕见病日。当日15时许,在南昌红谷滩世茂广场一楼大厅,本报联合江西罕见病公益发展中心启动了“江西罕见病患者寻访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以一首《隐形的翅膀》开始了。舞台上志愿者以歌舞结合的方式吸引过往市民的注意,台下志愿者则负责发放宣传单,讲解罕见病的有关知识。“罕见病的种类很多,如白化病患者是由于体内缺少黑色素导致,患者不仅全身雪白,还伴有0.3以下的弱视疾病,白化病患者不能长期在太阳下暴晒,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的损害。”不少市民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罕见病。

  记者了解到,江西罕见病公益发展中心在2015年1月正式成立,是江西第一家专注于罕见病领域的民间非营利社会组织,而此次“寻访罕见病患者”活动的举办正是该机构在江西的首次发声。“今年我们计划在省内寻找一批罕见病患者,为他们组建交流群,开展联谊活动,此外还会举办高峰论坛,通过增进公众对罕见病的了解,来推动这一群体现状的改变。”该机构负责人说。

  如果您身边有罕见病患者或疑似罕见病患者,可关注以下平台:罕见病百科www.hanjianbing.org/database/list_1968.html;微信jxhjbgyzx。此外,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信息日报热线电话0791—86849117;江西罕见病公益发展中心15374293784(李先生)。

  为何会出现罕见病

  据专家介绍,目前能发现的人身上的结构基因大约有3万个,每个人身上都携带了不同数量的隐性致病基因。如果只有一种单纯的隐性致病基因,并不会发病;但是当人们结婚、怀孕时,配偶双方基因缺损部分“”在了一起,罕见病就可能会发生。

  那么,这些古怪的病能防住吗?江西罕见病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结合婚检、产检和新生儿筛查能防止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目前医学界还束手无策。

  ■信息日报记者沈冠楠、王燕 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