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关爱留守儿童需多方联手形成合力

30.07.2014  07:04

  “放暑假了,你想去爸妈那儿吗?”记者问。“想过,但是家里离不开。”原来,曾洁的爷爷也在外面打工,家里只剩下年近六旬的奶奶和他们三姐弟。南昌县黄马乡留守女娃曾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里的重担。(7月27日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南昌县15岁留守女娃曾洁为家里卖菜、洗衣、做饭、放牛,小小年纪的曾洁很少有同龄人的欢快,更多的是一份沉稳和担当。瘦小的曾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里的重担,令笔者为其竖起大拇指。钦佩之余,笔者的脑海里在思索,该怎样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落寞,脸上能多一些笑容。笔者窃以为,还是需要家长、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等多方联手,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有益平台和阵地。

  数据显示,江西省有留守儿童310万人,约占农村儿童总数的62.1%,占全省儿童总数的四分之一,一些地区甚至达到55%以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日益增多,随之产生的留守儿童数量居高不下。由于常年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大致说来,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因亲情的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因监管缺位导致的行为问题,因辅导不力导致的学习问题,因监护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然成为当代问题出现和累计最大的群体,不少留守儿童甚至变成了“问题儿童”。笔者以为,广大留守儿童不应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牺牲品”或“危险品”,社会各界需要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力度和广度,明确家长、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等各方责任,多方联手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能少一些孤单,多一些快乐。

  家长虽然在外务工,但要尽可能通过电话等方式,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加强与家里其他家属、亲戚的沟通,营造家人、亲属都关心留守儿童的良性局面。

  学校可以利用节日期间家长返乡回家的机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活动,引导家长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学校应安排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进行帮扶。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宣传家教知识,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意识。

  政府部门应该将关爱留守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设立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工作经费,构建留守儿童综合服务体系。对于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乡镇,不妨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或在当地原有中小学的基础上,增建学生宿舍,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弥补家庭责任的缺失。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公办幼儿园,农村学前儿童只能在家由代理人看管,不利于孩子从小得到科学系统的培养。笔者以为,教育部门可以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和村庄率先创办公办幼儿园,既为农村实行学前教育,也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关爱和呵护。各地还应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延伸到社会,大力开展志愿者帮扶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陶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