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07.12.2015  09:47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崭新的红砖瓦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新建的基地整齐划一……初冬的兴国,一片生机盎然。

  兴国县积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把脉,综合施策,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 产业扶贫铺富路

  近日,兴国县埠头乡官桥蔬菜基地,几名种植户正在大棚内除草、施肥。“在家门口种菜,既能给家里带来收入,又能照顾好家庭,真的很方便。”垓上村贫困户吕蒲华在官桥蔬菜基地承包了6个大棚,每天天一亮她就在大棚里劳作。

  埠头官桥蔬菜基地设立“田间扶贫超市”,将60个大棚返包给10户贫困户管理,贫困户在获得每月1500元的工资收入的同时,还能按超产部分收入的60%分红,每户年收入可达2.4万元以上。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兴国县出台了“1+N”政策,坚持因地制宜,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重点发展油茶、蔬菜等16项扶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促进了各项扶贫产业的发展。该县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模式,让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 搬迁扶贫挪“穷窝

  “自从搬到塘埠移民新村后,看病、上学方便了,赶集市、找工作也方便了。”搬迁到樟木乡塘埠移民新村生活的涂佐彬讲起现在的生活,脸上堆满了笑容。涂佐彬原住在樟木乡塘埠村小密组,那里地处边远,生活非常不便。搬迁之后,涂佐彬还应聘上了当地的公益性岗位。

  为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兴国县采取“政府筹集一点、乡镇区筹集一点、驻点单位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户尽可能自筹一点”的“五个一点”办法,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及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户,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逐步开展整体移民搬迁。据悉,兴国县近年来已经陆续帮助2万多名农民从深山中搬迁出来,并打造了兴莲中心坝、樟木塘埠、兴江王迳等移民集中安置区示范点。

  ● 金融扶贫甩“穷帽

  “多亏了‘金福通’贷款,通过这笔贷款我发展了蜜蜂养殖。”近日,兴国县南坑乡楼溪村贫困户周章源激动地说。

  周章源家里只有一个女儿,还在读书,他因为腿脚不方便不能从事重农活,经济十分拮据。今年初,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南坑乡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周章源发放了“金福通”贷款4万元,支持他养殖了蜜蜂30余箱,通过养殖,周章源可实现年收入2万余元。

  缺少资金一直都是贫困户发展经济甩“穷帽”道路上的障碍,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兴国县争取到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扶贫信贷业务,创新推出了以精准扶贫为目的的“金福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信贷扶贫产品,专门为贫困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该县构建全县扶贫开发中心平台,积极与市扶贫开发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对接,为贫困对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贷款担保。截至目前,兴国县“金福通”工程安排发放扶贫贷款208万元,“财政惠农信贷通”安排发放扶贫贷款5858万元。(刘国宝 饶蓓 特约记者张昌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