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莫把自己的欲望传递给孩子

03.06.2015  06:43

  2015年5月31日,广东清远,家长参团或自驾车带着孩子去参观一套卖400多万元的豪华高档度假别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成功欲望,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要其努力学习,从小要有奋斗理念与财富意识,长大后才能成功,才有能力购买豪华别墅与名车。(6月1日中国网)

  在中国权力和资本赚钱最容易,大家都想当官和当企业家。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现实中,不少父母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地成功欲望传递给孩子,“广东清远多名家长‘六一’前带孩子参观400万豪华别墅”的新闻就是典型例子,他们堆积起地这份“厚爱”,不但给孩子带来过重地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毒害了社会气氛,让孩子从小就有拜金主义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非常不利,孩子长大后会不惜一切手段、想方没法去赚钱,而不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社会成功学还在不断泛滥,一个个成功学的励志故事,让我们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一些人恨不得像岳不群一样,为了让自己卓尔不群,甚至连命根子也不要了。几乎同时亦给大人自己平添了很多不必要地压力和烦恼,有损自身地心理健康。

  正如高亚洲所言,最近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北京市1180名中小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长大以后最喜欢从事的职业,第一名是企业家,然后是歌星再然后是影星,科学家只排到第七。与明星八卦相比,科学领域的新闻确实没有明显的围观价值,但是从一个国家层面来讲,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价值导向出现了问题呢?孩子们心目中的职业,与时下社会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成年人世界里的奋斗理念与财富意识,可能就是孩子们形成某种最喜欢从事职业的“元凶”。

  是啊,财富并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志,对此,我的观点与佛山商人诗人郭杰广的观点别无二致,反对这种教育模式,以美国为例,52%的美国人认为人一生成功的标志不是看是否拥有更多的财富,而是人生中积累的经历、在生活中面对困境展现的不屈精神以及人生中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反映出拜金主义并非美国社会的潮流。对社会的贡献,注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健康的人生比拥有更多财富更能表明人生是否成功。例如,家人团聚是财富,助人为乐是财富,经验是财富,幸福是财富,等等一切,很多种财富。而人对于这类精神上的财富缺失后,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切莫把自己未能实现地成功欲望传递给孩子,而应该像钱理群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只记得教书,忘记了育人;只注重分数,丢掉了底线。学生要有知识的积累,更要有人文的涵养,要有精神的丰富,还要有视界的广阔,多一些悲悯的情怀,少一些功利主义的冲动。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家长都要希望我们的孩子从这样的地方出发,以一个有尊严、有能力、有信心、有理性的姿态去成长为一个中国公民。这才是一个孩子真正的成功。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