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新区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引入民办机构开展非营利服务

22.10.2015  08:27

  本报南昌讯 (记者范志刚)今年6月起,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办在万达星城社区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进金葵花社会服务中心承接居家养老服务。该中心属于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所有的有偿服务收费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一份两菜一汤的午饭才5至8元(根据老年人年龄不同,价格不同),价格低到社区老人都担心其难以经营下去。

  沙井街道现有常住人口约16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人4826人,70岁以上户籍老人1659人。由于传统观念没有转变,进入养老院进行养老的老年人不足2%。为此,沙井街办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万达星城是街道首个试点社区,而金葵花社会服务中心则是首个吃“螃蟹”的民营机构。

  据了解,自试点运行以来,金葵花社会服务中心吸收老年人会员270余名。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是否能真正做到不盈利?在该中心的服务栏里,记者看到服务项目总共有21项,免费项目达16项之多;而收费项目方面,收费标准都远远低于成本价,70岁以上老年会员的午餐5元一份、家政服务才10元一小时。“‘金葵花’提供的服务很好,价格很低,我们很满意。但同时,我们又担心亏本经营之下,中心如何运转下去,毕竟它是一家民营机构。”老年人会员普遍担心这一问题。

  民营资本以非营利模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如何长期运转?对此,沙井街办和金葵花社会服务中心都在积极探索。为了缩减中心运转成本,街办不仅为其免费提供活动场地及设施、设备,并对居家养老助老员的报酬进行补贴,还计划在试点社区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券”制度,按照“特殊人群优先、空巢老人为重点”的原则,推出无偿和低偿两种购买服务方式,无偿对象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低偿对象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券的形式支付给补偿对象,向社会服务中心购买服务。与此同时,社会服务中心也通过各种途径,动员各类志愿者、社会公益团体加入中心的公益活动,以节省支出。目前,中心已吸引了各类社会组织10余家进驻服务。该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通过开拓非养老社会服务项目来补贴养老服务项目。

  据介绍,沙井街道将在万达星城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利用3至5年时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