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养老机构抢滩南昌市场 将拉升养老服务水平

05.12.2014  23:34

  南昌老年人口日益增加,老龄化现象日趋凸显,银发养老市场蕴含无限潜力。然而,目前南昌仅有1.4万余张养老床位,每千名老人仅有床位数18张,供不应求的床位数让养老服务捉襟见肘,养老设施和环境也普遍较差。除已经营业数年的新建县中华情老年公寓和即将开业的青山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条件尚可,一批优质的养老服务机构正在暗自角力,面对中高端群体的养老市场风起云涌。这些养老机构建成后将为南昌新增2万张床位,并提供更高水准、多元化的服务。

   现状

   目前南昌每千名老人

   仅拥有养老床位数18张

  “南昌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南昌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雷继红向记者介绍,早在2002年南昌市就已步入老龄社会;2012年南昌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5.7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77%;2013年60岁以上人口达到76.0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91%,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85万,“南昌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许多60后甚至是70后而言,养老话题并不遥远。

  据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南昌市正在运营的各类养老福利机构370余家,养老床位数1.4万余张。其中,福利院主要救助容纳孤寡老人;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

  “从数据上看,截至2014年,南昌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8张,低于全国20.5张的水平。”雷继红介绍,在南昌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功能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和完善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成为解决南昌市老龄化诸多问题的直接途径。

   一批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

   将为南昌市新增2万张养老床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南昌市老年人口对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明显。”雷继红介绍,目前南昌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共计34家,其中社会福利院6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8家,正在筹建的养老服务机构11家,其中公建民营2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9家,“如今的南昌老年人不仅对生活服务、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强烈的需求,对专业护理、康复保健也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新兴的社区养老模式都有不足之处,因此,目前正在筹建的养老机构,普遍呈现向优质服务发展的倾向。

  据介绍,南昌市建设的这一批相对优质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表现为一般照顾、居家养老、乡村养老和医养融合这几种模式。“乡村养老类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接收具有自理能力,养老服务品质要求较高的中高端收入老人;医养融合类配套的老年康复医院和老年护理医院主要接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他们除日常看护照料外,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承受能力。”雷继红表示,这一批优质养老机构的建成,将为南昌市新增近2万张养老床位,这不仅能有效缓解养老资源不足的现状,不同的定位更能满足南昌市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提升南昌市养老服务市场结构。

  昨日上午,在西湖区居家养老指导服务中心里,20多位老人在棋牌室里唠家常,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记者看到,这里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舞蹈室、餐厅等场所一应俱全,昨日,老人们白天的时间都在这里消遣,过得很是悠闲惬意。

  “在这儿很好,冬天出太阳了就去孺子亭公园晒晒太阳,无聊了就来这边打打牌、聊聊天。如果家里没事的话,差不多一整天都会待在这儿,简直就是个安乐窝。”老人周家福告诉记者,他这一年多来,几乎每天都会往这里跑,每天看书、打牌、唱歌,心情特别舒畅。

  居家养老是一种“白天入托,晚上回家”的社区居家养老新形式。据了解,西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7万人,而这个居家养老指导服务中心,正是为这些老人们提供日托照料,丰富他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服务。“来这边的大多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只是子女上班没空照料。”工作人员赵小莲告诉记者,老人们一切的日间生活都可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得到照料,“我们还给每一位孤老免费发放了手机,以便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一键拨打我们的电话或者亲人的电话进行呼救,

  据了解,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已在南昌铺开,并进入到每个社区,建立社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西湖区就已建立了10多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每个社区的老人提供服务。”西湖区老龄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