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养老现状:54.6%老人仍从事职业性劳动

10.06.2015  10:19

  一个“老慈幼孝”的社会,能让老年生活获得更真实的尊严

  近日,一份《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动,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出现“被迫留守”的状况。同时,从鲁山养老院起火到长江沉船事件中不幸逝去的老人,这些新闻,将养老问题沉甸甸地摆在公众面前。面对已经到来的“银发浪潮”,惟有个人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共同给力,才能为老年人构建起有尊严的生活。

  有分析指出,从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养老是巨大的市场。目前,中国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只有26张,养老的刚性需求甚为迫切。然而,《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医疗保障发展指数”是惟一及格的项目,“养老金发展指数”得分略有提高,而“老龄社会与银发经济发展指数”不仅未及格,且得分比上年进一步降低。

  对于“银发经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得更好。最近几年,随着政府投入持续增加,并以公建民营、政府补贴、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方位的养老体系逐步建立。不过,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中国的民办养老机构,一半以上只能维持收支持平,40%的长年亏损,能盈利的不足9%。发生火灾的鲁山养老院,因为收费无法提高,经营者只能靠扩大规模、增加入住老人提高利润。北京市养老床位缺口近5万张,养老机构入住率却仅为40%,出现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并存的怪象。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调整市场行为造成的功能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