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后再迎考——探访长江防汛重镇江西九江

30.06.2016  12:40
 

人民长江报江西行稿件——

十八年后再迎考

——探访长江防汛重镇江西九江

 

□本报记者 胡志刚 王凡 杨亚非 颜超华

 

      长江主汛期前夕,江西省九江市共青联圩,一望无际的鄱阳湖水一浪高过一浪,冲击着堤坝;不远处,生机勃勃的农田是周边百姓整整一年的期待。“扛过这次大水,今年指定是个丰收年。”村民叶良谷告诉记者。

      百姓对丰收的期盼,也是九江人对安澜的渴求。1998大堤溃口的伤痛记忆犹在,超强“厄尔尼诺”再度来袭,坐拥长江和鄱阳湖的九江,再度凝聚全国的目光。面对今年可能发生的大洪水,18年后的九江准备好了吗?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一探究竟。

             

不打无准备之仗

     

      九江以水得名,我国最大河流长江与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此交汇,防汛任务之艰“与生俱来”,在全国31个防汛重点城市中“声名在外”。今年尤盛,“鄱阳五河”合成来水偏多4成,九江防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带着红袖标的村民罗广发和他护林护堤队的队友们在九江县的江新洲上巡逻,不到6公里堤防,他们整整走了3个多小时,江滩的拓荒情况、险工险段的维护、水利设施运行……一一详细记录了下来。

      江新洲,耕地10万亩,人口约5万,防洪能力仅二十年一遇。江洲镇镇长陈世超说:“汛期一到,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到洲上,开始全天候值守,每隔200米设一个哨,每个哨6个巡查员,一共设立了171个哨所。”。

      “如果说1998年的洪水是遭遇战,那么2016年是防御战。”九江市水利局局长叶树国说,今年九江水利部门在长江沿岸和鄱阳湖区巡堤查险上下足了功夫,着重强化排查和整改效果。同时,对全市水库、堤防上的涵管、闸门的启闭设施组织了一次试运行排查,确保工程运行正常。

      记者在九江市德安县看到,一只整合了抗洪抢险、森林防火、治安联防等功能的民兵应急常备连优化组建完成,45位年轻队员、5艘冲锋舟、2艘皮划艇只待一声令下,奔赴最危急的防汛一线,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目前,九江市防汛物资储备丰足,以民兵为主体的防汛抢险队伍随时待命。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堤防巡查、物质准备、责任落实……都是为了当洪患来临时,能有序应对而不至于措手不及。尽管18年后的九江防汛体系“今非昔比”,但“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失防万一”的信条早已深深扎根于九江水利人的心中。

     

让洪水无机可趁

 

      汛前,长江九江段江面上聚集了10多艘工程作业船舶,在定位船指挥下,一船船石料被投入江中,激起巨大浪花,身穿橄榄绿的武警官兵正在现场紧张忙碌着。

      这是九江市治理崩岸险情的现场。九江市防汛办主任李明介绍,在水流侵袭、冲刷和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堤防基础逐渐被淘刷出现崩岸险情,1998年,在江新洲的北大堤益民场一带,出现了圩堤崩岸的险情。“堤外长时间的高水位使得降水透过堤坝渗透到堤内的内湖,出现泡泉,导致内侧堤坝发生30米长的崩岸,整整用了7000袋沙包才压住。

      根据江西省水利厅多年来对长江九江段江岸勘测统计,长江九江段发生崩岸的有46处,共计43.33公里长。针对长江干流九江段崩岸险情和严峻防汛形势,近日,江西省从2016年省级财政水利专项资金中拨付1000万元给九江市,重点用于棉船洲、江新洲应急项目,紧急处置长江干流九江段崩岸险情,保障长江干流九江段平稳度汛。

      截至6月初,长江九江境内的九江县江新洲大堤、彭泽县棉船大堤以及瑞昌市梁公堤、湖口县牛脚芜堤、湖口县长棉堤、彭泽县大坂堤、彭泽县跃进堤等处崩岸的抛石固岸已全面完成,累计抛石361184立方米,100%完成长江崩岸应急治理任务。

      暴雨之下,水库如同高悬在百姓头顶的一个个“炸弹”。九江市水利部门密切跟踪调度重点水库,严禁违规超汛限运行,对长期出现超汛限水位的,采取有力措施降至汛限水位以下,病险水库严格控制蓄水甚至空库运行。对于影响度汛安全的隐患问题,九江市“不护短”,“不手软”,积极进行有效处置,对于一时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也落实了安全度汛的应急措施。

      临战前查漏补缺,方能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采访中记者强烈感受到,无论是长江崩岸治理,还是水库除险加固,九江防汛部门都抓早抓实,力求解决一切看得见的隐忧,让洪水“无机可趁”。

 

筑牢水上长城

 

      每逢夏季暴雨,内河暴涨,千百条河流,争先恐后涌入鄱阳湖,顶托长江水位;加之长江上中游来水汹涌而下,九江地段便成了各路洪水汇聚之地。

      缚住长江,仰赖堤防。1998年九江发生超历史洪水后,国家投19.5亿巨资,全面整治九江沿江江堤,这是九江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2002年12月28日,九江长江干堤加固整治工程通过水利部的验收,抗洪能力提高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

      “长江堤防加固后,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屏障,但现在面临着新情况。”九江市河湖局副局长黄辉说,九江城区堤防大都为一、二级,而且管理维护的较好,应对今年的洪水还是有信心。“但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地方过去是农村,现在已经成为新城区或新型工业园区,堤防标准和它应承担的任务和保护范围并不匹配。

      长江九江段岸线总长151.9公里,沿线有圩堤25座,堤线总长196公里,保护耕地82万亩,保护人口84万人。按堤防等级划分:九江市城防堤为1级工程;梁公堤、赤心堤、永安堤、济益公堤为2级工程;建设堤、马湖堤为4级工程;其余圩堤为5级工程。

      “像永修县的九合圩、三角圩、都昌县的矶山圩、湖口县的牛角圩、共青城的南康圩等,保护着京九大动脉、产值上百亿元的工业区和县城,还有数十万亩的良田,堤防的标准都亟待升级。”黄辉说,不少堤防是按照十年一遇的最低标准来修建的,长时间高水位的浸泡对这些防御能力薄弱的土堤形成了极大威胁,“我们呼吁从中央到各级部门加强对土建圩堤的加固维修的重视,这些是看得见的隐忧。

      防洪堤坝是确保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安全度汛的水上长城,也是九江防洪体系的根基。面对滔滔洪水,九江水利人早已形成共识:拿出比以前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多的精力,修建更坚固有效的堤防。随着鄱阳湖区1至5万亩圩堤及其他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项目纳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堤身堤基隐患处理、防浪林护堤林建设、堤顶路面硬化陆续开展……未来,一道道更高标准的水上长城将横卧九江的江河之畔,锁苍龙,保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