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去伪存真,赛课绝非鸡肋

03.04.2015  12:44

  近日,一篇名为《赛课是这样毁了我的教育理想》(以下简称《赛课》)的文章广为流传,将教师朋友圈的话题聚焦在基础教育领域盛行的课堂教学比赛上,引来纷纷议论。

  赛课究竟给老师带来了什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让老师们的教学水平能力有所提升,还是作为“一场秀”,使教师身心俱疲?

  说实话,细读《赛课》一文,笔者也感同身受。但正如原文作者所述:“把课堂当做竞技场的做法,是对教师智慧和创造最赤裸裸的挑战。”“赛课失真,教育的理想渐行渐远。”因此,笔者以为,赛课之所以被质疑,引来众多非议,绝不是赛课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其组织者、参赛者的问题,“失真”、“作秀”、功利化,才是导致赛课被非议的关键。

  赛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既给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实力如教学基本功、驾驭课堂能力、把握课堂艺术,从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平台,也给参加活动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反思,从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更是活动组织者如学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督促教师不断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方式,其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当前的赛课活动中,一种功利性的苗头却越来越盛——组织者是为了组织而组织,因为这是上级考核单位的一项硬性任务;参赛者或是将其当成一种任务,或是把其当成一种评优晋级的资本,因此不是敷衍了事,便是绞尽脑汁迎合评选方式“作秀”;而参加活动的老师则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听课任务,评课、交流也只是流于形式,很少能真正做到通过交流、反思从中学到课堂教学技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原局长陆世德曾说:“现在的很多赛课,老师成了演员,后面有导演、编剧、舞台设计,像演一台戏似的。教学流程都设计好了,上课不再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新课改提倡的理念背道而驰。”(《中国青年报》)所以说,怎样去除赛课的功利性,摒弃“作秀”,去伪存真,让赛课回归为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回归为符合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才能使赛课不再变味,不再成为教师眼中的鸡肋乃至“毁灭教育理想”的“毒药”。

  首先,赛课组织者必须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制定符合学校、师生实际的赛课活动方案、评价方案,做好导向工作,不能给学校、教师一种“硬性任务”的错觉,评价过程、结果运用更要客观公正,能够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其次,作为参赛教师,需要将赛课作为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的平台,而不能仅仅是为了“完任务”或“攒资本”。因此,这就要求他们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赛课,既不能敷衍了事,更需要通过赛课,发现自己在知识功底、教学能力、艺术技巧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反思、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魅力。

  再次,参与赛课活动的老师更要端正思想,绝不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只有真正地参与其中,用心学习、反思,才会有所收获。

  其实,赛课活动实在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绝佳平台,是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技艺、展示教学风采、比试教学水平的最好机会。只要我们不是“歪嘴和尚念歪经”,就完全没有必要将其视为“鸡肋”——留之无益,弃之不舍。期待赛课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促进提升教师素质魅力的演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