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东军:情系统计 用岁月去书写统计人生

18.11.2015  18:38

谈起统计,有人说,统计部门既无权、又无钱,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有人说,统计工作累,为了那几张报表经常要数次登门,苦口婆心催,熬夜点灯做;有人说,统计数据枯燥无味,在人们的眼里都是加减乘除,逻辑审核,毫无意义,对此我却不以为然,换个角度去看。那俗话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和审视那美的眼光。同样,如果我们用审美的视角与角度去了解统计,你就会发现原来统计也如此之美,与统计为伴,我们无怨无悔。统计人奉献了青春与岁月。

 

如果用审美的视角去看统计工作,你会感叹,统计工作是神圣的。普通的统计工作者,或许对于国家来说,我们是那么渺小,但我们做的统计工作却是神圣的,我们的统计事业有《统计法》来作为保障,我们通过统计能用数据反映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去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党和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数据参考。一个个小小的统计数据,都会影响着党和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的地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统计工作需要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国家的建设和治理。正因为统计部门无权、无钱,是清水衙门,我们才少了许多利益的牵绊,才可以一心一意做好统计工作,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统计人的真实写照。

 

如果用审美的视角看统计历史,你会感叹,统计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我查了一下资料,对统计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所熟知的统计工作,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大禹时期,西周时期便有了较为完善的“政府统计”。统计学的诞生到现在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学习了解统计史,特别是中国统计史,你可以了解先辈们探索和认识社会的艰难历程,了解古人从纷繁的实践中经过总结得出一个个统计理论的生动故事,了解统计以及统计学在科学发展中应用的典型事例。统计以及统计学作为一种人类认识工具推动了科学的巨大进步,同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也推动着统计事业和手段的巨大革新。我们知道古人最初用结绳记事,后来发明了数字和算盘,到现在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再到中国政府统计的“四大工程”、企业联网直报,直到2013年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我们应用了掌上电脑(PDA)、3G网络技术和GPS定位技术进行普查。每一次统计的重大改革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统计为伴,你会发现我们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如果用审美的视角看统计调查,你会发现,统计调查的人文美和协作之美。首先,统计调查是一项技术活,您可别小看统计调查。在中国“财不露富”思想根深蒂固,特别是在涉及财产、收入和经济秘密的调查中,统计调查则是调查员与调查对象心理的博弈,如果您了解调查对象的心理,在闲聊之中让调查对象放松警惕,经过旁敲侧击、进行倒推和行业均值推算则可以得到准确的统计数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是执行任务式的,用询问的的口气进行统计调查,要么统计调查对象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调查,要么得到的调查数据与现实严重不符,最后是徒劳无功。这就要求我们统计调查员要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还要了解统计调查方法手段,这也正是统计调查的人文魅力所在。其次,统计调查往往涉及地域广、范围大、对象多,特别是全国性的普查,需要严密的组织机构,相互协作,通力配合才能够完成。这就要求统计调查员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团队意识,个人服从团队,服从组织,在各个环节中,各级组织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统计调查。这就是统计调查的协作之美。统计调查累,为了几张报表经常要几次登门,苦口婆心,熬夜点灯,但与统计为伴,累并快乐着,却无怨无悔。

 

如果用审美的视角看统计数据,你会发现,统计数据的逻辑美。有人说统计数据枯燥,每天就是加减乘除、逻辑审核,我却不以为然。统计数据反映着经济社会的阴晴变化。统计数据对统计人来说如同音符之于音乐家,土地之于农民。一组统计数据不仅有严密的逻辑,充满理性之美,而且对统计人来说,它是一个起点,是一个过程,是一张蓝图;它有增有减,有快有慢;它有时是现实的反映,有时是科学的预测。在统计人的眼里,统计数据就像音符,高价值的统计分析就是谱写出的华美乐章;统计数据就像土地,深层次数据的开发应用就是生产出的粮食。

 

与统计为伴,大家无怨无悔,我们正用青春与岁月去书写那辉煌的统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