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期待乡村教师成为教育的“刀刃”

13.03.2015  12:3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不少代表委员在对此肯定的同时,也担忧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教育等领域投入取消“法定支出”红线后,教育支出占比会降低、会再度陷入“差钱”境地。对于担心未来教育支出是否会减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脱钩不意味着减少,而是为了把钱花得更有效。在现阶段,教育仍是重点支出。在财政收支矛盾紧张的情况下,未来教育投入重点不是差不差钱的问题,而是能否把钱统筹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花得更有效、更公平。(3月11日新华网)

  每天都在关注着两会的新闻,每天都被众多代表对教育的鼓与呼而感动着。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质量、教育均衡、教师待遇、留守儿童……一桩桩、一项项,代表们都在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呕心沥血、献计献策,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的局内人,也在为他们暗暗地使着劲。当看到楼部长表示今后将把教育支出花在“刀刃上”,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时,笔者心里不由得充满了期待。

  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合格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两免一补”、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国家对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各地在学校硬件建设、办学条件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师资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随着大批老教师的退休,农村学校紧缺教师、难留年轻教师、师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极端不合理等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也造成了许多乡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人去楼空”——没了教师自然也就没了学生,美轮美奂的新建校舍成了摆设;许多学校配置齐全的音体美器材、科学仪器、图书等也成了“废品”——或者没人会用,或者懒得去用……而这些资源的闲置也印证了楼部长所说:“未来教育投入的重点不是差不差钱的问题,而是是否把钱花得更有效的问题。

  两会期间,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指出:“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而《中国青年报》则报道了东北师范大学对农村师资的调查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目前农村教师多数出身社会中下层和底层家庭,待遇需加强。”《中国教育报》也刊发了《拿什么留住你,乡村教师》,文章指出“农村教师收入低待遇差,晋职难压力大,职业吸引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致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全国人大代表蒙兰凤说,“要留住农村教师的心,就要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在收入待遇、职称评定、荣誉给予等方面让他们获得比城市教师更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全国政协委员王海波也呼吁“应该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来改善农村教育现状,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从代表、委员们的呼吁中,从新闻媒体的关注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绝对应当是当前教育最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也就是楼部长所说的“教育刀刃”问题。所以,笔者期待,在国家未来的教育投入中,根据“统筹兼顾,优先安排”的原则,必定要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待遇、地位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改善,让乡村教师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人民的尊重,让乡村教师成为一个令人向往——招得来、留得住——的职业,从而真正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