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军训季需要家长一个正确的态度

27.08.2015  18:01

  “一上来就做几百个下蹲,孩子怎么吃得消啊,军训就不能慢慢来吗?”昨天,在李惠利医院肾内科病房,两名十四五岁的女孩小米和小玲因为横纹肌溶解正接受治疗。导致她们入院的,是上周开始的军训。(8月25日宁波晚报)

  又到军训季,作为昔日的一名军训教官,有一个直观感受:这些年军训的强度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一些孩子的体能确有下降,军训过程中受不了;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因担心孩子受不了,主动吁求降低标准,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学校只得降低军训标注。如李惠利中学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考虑到军训中频频出现的新状况,学校会适当调整训练项目,控制训练强度。

  军训要的自然不是下蹲练出“酱油尿”,自然不是学生直呼受不了甚至拨打报警电话。当然要的也绝非不痛不痒的“集合集合”、“跑一跑”、“跳一跳”。确实存在度的把握问题。但在正常的度内,什么站站军姿,晒晒太阳,流流汗,这些应该挺正常。再说,军训强度愈强,意味着教官就要多付出多流汗。而他们的严格要求,为的是孩子有一个好的体能,有较强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这些对孩子来说将受益一生。对此,家长必须要有一个清新的认识。

  如果学生直呼受不了,家长又纷纷要求学校“别太猛”,学校也只得要求教官降低军训标准。不假,孩子如果身体方面有特殊情况,不宜参加,可以在一旁观看,孩子在军训过程中出现不适,可以及时汇报,不要硬撑,可是孩子们假如纷纷以身体不适在一旁观看,这样的军训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军训吗?军训一旦“”到“集合集合”、“跑一跑”、“跳一跳”,甚至只是“玩一玩”,这样的军训也就失去价值和存在的必要。

  军训虽然训练的是学生,但考验的则是家长的态度。他们一个正确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军训的效果和质量。听到孩子的叫苦叫累,看到孩子的流汗流泪,家长不是一心疼就要求学校降低军训标准,而是积极配合校方的军训工作,以“没什么大不了”、“挺一挺就过去了”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叫苦叫累,给他们多打气。这是家长应该具备的起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