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4.03.2014  12:55

关于印发《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赣供合字〔2014〕8号

各市、县(区)供销合作社,省社有关直属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夯实项目建设基础,明确工作职责,使项目建设规范化程序化,经研究,现将《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4年3月7日

 

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等规定,结合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是指为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全国总社)组织,省、设区市、县级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省社、设区市社、县级社)实施、地方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包括两类:
          (一)一般项目。指由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作为项目主体实施的项目,包括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项目。
          (二)产销对接项目。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由从事农产品流通、加工的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为龙头,带动与其有出资关系和其他利益联结关系的多个合作社,联合申报、共同实施的产加销组合项目。
          第三条  扶持重点。新型合作示范项目主要突出供销合作社优势特色农产品,重点扶持油茶、果蔬、茶叶、食用菌、棉花、花卉、畜禽产品、蜂产品等产业。
          第四条  一般项目以扶持合作社为主,兼顾龙头企业项目,中央财政资金70%以上用于扶持合作社项目;产销对接项目中央财政资金的50%以上用于联合社的成员社或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优先扶持全国总社合作社示范社,以及与合作社(联合社)相互入股的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

                                                                                            第二章  项目库建设
          第五条  项目库建设执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项目库建设管理办法》(供销经字〔2012〕29号)和《江西省供销合作社项目库管理办法》(赣供财字〔2012〕11号)要求,省社按照全国总社规定设置项目库并与之对接。
          第六条  规范管理、分级负责。入库项目由各设区市社、县级社以及省社直属单位推荐,对推荐入库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并做好入库项目的培育和跟踪督导工作。
          第七条  项目入库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全国总社相关要求。
          (二)项目要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概算,项目初步设计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三)入库项目单位必须是供销合作社社有资本直接控股或参股。
          (四)入库项目单位须进入全国总社统计联网直报系统一年以上。
          第八条  项目储备。设区市、县级社对拟入库的项目进行调查摸底,了解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对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发展潜力较大,农民积极性高,经过培育能够达到扶持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储备。

                                                                                              第三章  立项申报
          第九条  项目单位和项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项目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项目单位拟承担的建设项目已进入了省社项目库,合作社须是全国总社或省级合作社示范社,龙头企业须是省部级龙头企业;
        2.合作社、联合社须由供销合作社社有资本出资领办具有较强控制力;龙头企业须达到供销合作社社有资本持股比例34%以上且为第一大股东;
          3.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承建能力,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
        4.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5.法定代表人诚实守信,社会形象良好。
          (二)项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项目具有明显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辐射作用;
          2.项目与农民联系紧密,具有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带动农民增收措施;
          3.符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进集中连片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建成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有利于促进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4.产品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规范生产,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5.项目建设规模经济合理,预期经济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6.规划、土地、环保、节能等涉及的建设条件已落实。
          第十条  限制及不予立项的产业、项目。
          (一)限制的产业、项目:
          1.中成药加工、酿酒工业、木材深加工、纺织工业及深海养殖、捕捞项目;
          2.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加工流通项目等。
          (二)不予立项的项目:
          1.上市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实施的项目;
          2.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产业、项目;
          3. 进入全国总社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和社有资本入股时间均少于一年的;
          4. 资金自筹能力差的;
          5.在以往项目建设中有截留和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违纪现象的;
          6.以前年度立项扶持且尚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
          7.同一建设内容同时申报其他农业综合开发或财政资金项目进行多头申报的。
          第十一条  项目申报工作程序:
          (一)申报工作布置。省社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滚动计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和全国总社《供销合作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滚动计划项目编制细则》的要求,与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联合布置下一年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滚动计划编制申报工作。
          (二)计划指标分配。依据全国总社上一年度下达给我省中央财政资金指导性计划指标情况,按照1:1.4的比例编制下一年度项目滚动计划,确定项目总个数,并于每年年初将计划指标分配至设区市社。指标分配采取因素分配法,实行差额申报,择优选项。参考因素:
          1.国家、全国总社及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的重点扶持产业;
          2.项目储备培育情况;
          3.历年承担“新网工程”、“引导资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建设质量及上报统计联网直报、财务报表工作质量情况。
          (三)项目审核。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级社对拟申报项目进行实地核查,设区市社对所属各县申报的项目进行实地复查,省社在各设区市社复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项目实地核查的主要内容:
          1.宏观方面:
          (1)项目建设与当地政府农业发展总体布局的吻合性;
          (2)项目实施时投资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的可靠性;
          (3)项目单位的承担条件、资金筹集能力、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优势,了解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微观方面:
          (1)章程、财务报表和由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信息表》反映的注册资本信息;
          (2)建设内容和性质是否在营业范围内;
          (3)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财务核算是否规范;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相关财务指标是否符合申报要求;
          (4)其他财政资金项目申报、建设和验收情况;
          (5)农民合作社二次返利是否按规定落实;
          (6)社有资本持股情况;
          (7)项目建设性质、类型和项目投资规模情况;
          (8)种植、养殖基地的土地租赁、流转协议(合同)情况;建设永久性建筑的合法性的土地证明情况;
          (9)农业部门或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提供的带动农户证明情况;
          (10)产销对接项目中主体单位与对接单位的利益联结关系紧密度情况。
          对每个项目形成书面核查报告,提出核查意见。核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现状及承担能力、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是否符合当地政府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带动示范能力、盈利能力等,明确提出项目核查意见和结论。
            (四)逐级申报。项目申报工作按照统一组织、逐级申报的原则,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各设区市、县级社按照项目申报的工作要求,组织指导所属项目单位进行申报工作。
          1.按照申报条件,项目单位按所属地向县级社、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申报。项目申报应按照要求提供项目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资料。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写。项目单位要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全面和可查验;提交的财务审计报告应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企业信息以工商部门提供的注册登记数据为准。
          2.县级社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在实地核查的基础上联合上报至设区市。设区市社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进行实地复查后联合上报至省级。设区市社、县级社对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设区市、县级上报的材料有:设区市、县级联合申报文件,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意见,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区市社通过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软件系统上报项目信息数据。
            (五)项目评审。
          1.省社对各设区市社和省社直属企业推荐申报项目的材料进行初步评审,按项目建设发展潜力、质量、规模、效益等因素进行排序,提出项目资金分配计划。
          2.省级专家评审。按照项目申报要求,省社(会同有关部门)从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家,进行专家评审。专家评审按照材料审查、集中评议(现场答辩)、形成评审结论的程序进行。项目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申报单位的合规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可靠性、效益分析的合理性和申报材料的规范性等方面。
          (六)省社研究确定。经省级专家评审合格的项目,由省社主任办公会研究确定立项项目。
          (七)项目公示。经省社主任办公会确定立项的项目,在省社网站进行立项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全国总社。
          因受资金规模限制等情况,当年未立项的可行项目,下一年度优先立项扶持。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二条  省社根据全国总社与国家农发办下达的编报实施计划的通知,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联合布置编报实施计划工作。
          第十三条  编制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说明书。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构成、开发任务与项目和资金管理措施、预期效益目标等。
          (二)项目计划表。各类项目计划表的格式由国家农发办统一制发。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计划上报。县级社根据项目申报书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项目单位编制实施计划,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联合逐级上报。县级社根据实施计划指导项目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并逐级上报。设区市社对县级上报的项目实施计划负责审核,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联合上报至省级。设区市社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软件上报实施计划数据。
          第十五条  省社和财政部门、农发机构在编报项目实施计划通知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审定项目实施方案,汇总、编制项目实施计划,联合上报至全国总社和国家农发办。
          第十六条  省社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根据全国总社和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完善、细化实施方案,履行批复手续,明确建设任务和要求。
          第十七条  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建设期原则上为一年,起始时间以全国总社和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项目实施计划的时间为准。凡批准实施的项目,要如期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
          第十八条  项目责任签约。依据《关于签订农业综合开发供销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责任书的通知》(赣供合字〔2012〕8号)的要求,设区市社与省社,县级社、项目单位与省社签订项目责任书,设区市、县级社指定项目跟踪问效责任人。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计划的调整、变更和终止。
          (一)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变更和终止的,须履行报批(备案)手续。建设内容调整涉及财政资金一百万元以上的,由全国总社审批,报国家农发办备案;建设内容调整涉及财政资金不满一百万元的,由省社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审批,报全国总社和国家农发办备案。
          (二)项目变更(指项目性质、建设地点、项目实施单位的任何一项变更)或终止,县级社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在认定某个项目确需变更或终止时,在一个月内向设区市社、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提出正式申请,逐级报全国总社和国家农发办批准。变更项目需附报原项目承建单位放弃项目的书面意见,并按新上项目的申报要求提供新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论证意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三)项目变更、终止经国家农发办批准后,县级社、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应及时将项目变更或终止的决定正式通知项目实施单位。
          (四)经批准终止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县级社、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须在收到项目终止正式通知一个月内逐级上缴国家农发办。省、设区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一并逐级上缴至所配套的财政部门。
          (五)终止或变更调下的项目,其已发生的有关费用支出,原则上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负担。
          第二十条  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并与项目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坚决杜绝无证无照的施工队伍进入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施工。
          第二十二条  设区市、县级社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进行定期检查或专项检查,同时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期间,设区市社、县级社必须对辖区内每个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进行现场督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省社在设区市社督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
          第二十四条  县级社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项目年度统计报表填报工作并上报设区市社。设区市社对辖区内项目统计报表进行汇总审核后报送省社。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五条  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竣工验收 (以下简称验收)是指以国家颁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规范和指导意见为依据,以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标准,对项目建设的总体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评审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项目验收主要的依据和标准:
          (一)验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2.国家、全国总社制定的各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章制度;
          3.资金拨付文件、决算报告及相关会计资料;
          4.项目建设规划、年度计划批复文件和调整备案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书)和实施方案等项目资料;
          5.项目建设标准和相关部门行业规范;
          6.全国总社及国家农发办组织的各类检查结论、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
          (二)验收标准
          1.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全国总社有关规定,规章制度健全,管理程序规范;
          2.按计划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和建设标准;
          3.各类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自筹资金有据可查,全面完成项目投资计划;
          4.资金投向和使用合理,报账及时;
          5.财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规范,并进行专项审计;
          6.文字、图表等各类档案资料齐全;
          7.规范设置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公示牌;
          8.及时向上级报送验收申请、验收报告、审计报告等资料,按规定配合完成验收工作;
          9.管护制度落实,能够正常发挥效益。
          (三)验收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定为“不合格”:
          1.存在挤占、挪用、滞留和抵顶财政资金等严重违规违纪问题;
          2.未全面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
          3.未按批复的项目实施计划完成投资和建设任务;
          4.擅自调整项目计划,包括:变更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实施单位和建设内容;
          5.项目申报和实施中弄虚作假,骗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
          6.对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农发、审计等监督部门发现的问题未按要求及时整改到位;
          7.拒绝配合验收检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前期工作评价:
          1.项目与当地经济、农业发展规划的结合情况;
          2.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项目计划执行和工程质量:
          1.项目计划执行和变更情况;
          2.项目建设内容;
          3.工程建设质量。
          (三)项目资金管理:
          1.各类资金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
          2.资金投入比例情况;
          3.资金“三专”管理(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和县级报账制的执行情况;
          4.前期工作费、技术推广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5.审计及相关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四)项目管理制度:
          1.项目管理各项制度建设情况;
          2.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制等落实情况;
          3.项目形成资产登记情况;
          4.档案资料管理情况。
          (五)项目绩效评价:
          1.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情况;
          3.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情况。
          (六)工程后期管护方案的制定情况。
          第二十八条  验收工作程序。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实行自下而上验收,即按照县级验收--市级验收--省级验收--国家考评的程序进行。必要时市级验收可与省级验收结合在一起进行。
          (一)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建设期满后一个月内向县级社、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县级社及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二)县级验收完成并形成报告后,应及时向设区市社、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提出项目市级验收申请。县级自验报告主要内容:
          1.投资计划、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2.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
          3.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4.工程质量情况;
          5.项目建成后的效益情况;
          6.工程建后管护情况;
          7.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三)设区市社在收到县级验收申请后,应及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进行市级验收。形成设区市级验收报告后,申请省级验收。
          (四)省级在收到设区市级验收申请后,应及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进行省级验收。形成省级验收报告后,报请全国总社、国家农发办进行国家级验收。
          第二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听取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自验情况汇报;
          (二)查阅文件资料、财会资料、工程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
          (三)实地查验工程建设内容及走访农户;
          (四)形成项目验收报告。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条  用于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的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和其它资金构成。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比例,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自筹资金不含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不包括投工投劳,不得以实物抵顶。
          第三十一条  用于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的财政资金全部无偿投入,项目建成后财政资金作为项目单位资本公积管理。
          第三十二条  项目资金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能够形成固定资产的建设内容。用于品种改良、新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资金应按有关规定控制支出比例和范围,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一)种植项目: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温室大棚、灌排设施、输变电设施、农用道路;种苗繁育设施;产品整理、分级、清洗、包装等采后处理设施;质量检测设施;品种改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少量用于示范及培训等。
          (二)养殖项目: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养殖基地生产设施,专用饲料小型生产设施,质量检测设备,种苗繁育、品种改良设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少量用于示范及培训等。
          (三)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等设施,质量检验设备,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少量用于示范及培训等。
          (四)流通项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冷藏设施,农产品专用运输车辆,质量检测设备,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产销对接项目:除用于对应以上四类项目相应建设内容外,还可用于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产品社区网点、安全生产质量追溯系统、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等设施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或初步设计、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不超过财政资金的3%,从地方财政资金中列支。
          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如有变动以当年全国总社发布的相关要求为准。
          第三十四条  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做到账目完整、票据规范。
          第三十五条  财政资金执行县级报账制。县级报账制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以县级为单位统一资金拨借、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报账管理的一种制度。实施县级报账制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要求,凡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县(市、区)必须实行县级报账制。
          (一)实施县级报账制要设立“报账专户”,要按照“三专”的要求管理资金,即农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
          (二)实行县级报账制要建立起县级社、财政部门、农发机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报账程序
          1. 项目单位申请拨付项目资金时,应先填写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并附拨款依据,报县级社和农发机构审核同意,经财政部门审签后拨付。农发项目报账专户设在农发机构的,由农发机构审签后拨付。
          2.要积极推行项目投资评审制度,在项目进行决算前应有投资评审机构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结论,项目单位应根据合法有效的评审结论进行竣工决算。
          3.县(市、区)财务报账决算工作应于上级部门验收前办理完毕。

                                                                                                第七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档案归档。新型合作示范项目从立项、申报、审核、批复、实施、竣工验收到运行管护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所有项目的文件、材料要及时、完整、系统地归档保存。
          第三十七条  项目档案。根据省、市、县级社和项目单位的工作、职责及权限,分别进行建档。省、市、县级社项目档案一般分为综合类和业务类,项目单位档案分为项目档案和财务档案。
          (一)省、设区市、县级社综合类档案
          1.新型合作示范项目规划;
          2.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库;
          3.各项管理制度;
          4.其它相关文件、图片资料(含宣传调研材料、年度工作总结等)。
          (二)省、设区市、县级社业务类档案
          1.年度滚动计划上报文件、报表和项目申报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2.经批复的年度滚动计划和实施计划;
          3.项目评估意见;
          4.计划调整的有关文件;
          5.项目实施方案;
          6.项目督查、验收材料(包括项目督查通报、项目验收请示、验收报告等);
          7.统计报表;
          8.其他相关文字材料。
          (三)项目单位项目档案
          1.项目简介;
          2.项目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实施方案、施工图纸设计、工程概预算;
          4.工程建设承包合同;
          5.项目质量监理报告;
          6.项目招投标材料;
          7.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8.项目申请验收报告和自验报告;
          9.项目审计报告;
          10.项目管护制度;
          11.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12.其它相关文字或图片材料。
          (四)项目单位财务档案
          1.项目账簿和原始凭证;
          2.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
          3.申请拨(借)款报告;
          4.上级下达的资金文件、拨出资金的凭证;
          5.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
          第三十八条  项目档案建设
          (一)确定建档项目。根据上级批复的年度项目计划,所有项目都要建立项目档案,不同年度应一年一建。
          (二)资料搜集。项目档案资料的搜集与项目的立项、申报、设计、实施、竣工验收同步进行,项目建设进行到哪一个阶段,资料也要跟踪搜集到哪一个阶段。
          (三)分类装订。资料收齐后,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然后按项目类别、先后顺序编好页码,编制卷内目录及目录检索卡,填写封面名称、注明立卷时间、立卷人,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装订,存入档案部门所规定的标准档案盒内,便于查阅、使用。
          第三十九条  档案保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保管,要有专用的库房,必须设置档案专用箱、柜,有序存放,指定专人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办理档案移交手续,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盖章后交接,防止人为丢失。档案应保存5年以上,保存期满后,尚有继续保存必要的,继续延长保存期限。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同时,应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和其他机构开展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认真整改。
        第四十一条  设区市社对辖区内项目建设情况和项目建成后管护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省社采取直接组织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并在拟分配中央财政资金指导性指标时予以体现。
          第四十二条  项目选项立项发现问题处理措施。
          (一)编制年度滚动计划时,设区市、县级社因把关不严,拟申报单位明显不符合申报要求,所取消的项目名额不予以补报,并减少相应指标数。
          (二)项目申报单位弄虚作假、多头申报等,一旦发现,三年内不得申报新型合作示范项目。
          第四十三条  项目验收不合格处理措施。
          (一)省级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给予所在县级社停止两年立项资格的处罚,扣减该设区市社下一年度财政资金投资规模。对整改不力或整改后仍达不到合格要求的,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财发〔2005〕68号)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国家综合检查中被国家农发办通报批评的项目,给所在设区市社停止一年、县级社停止三年项目立项的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各设区市社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7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