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为渝水农业搭建发展快车道

10.01.2017  18:36

  自2016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实施试点县以来,渝水区结合实际,认真开展项目前期调查摸底、实施方案制订、申报审批及公示、学习考察、业务培训、检查指导等工作,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渝水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以新余蜜桔主产区和蔬菜主产区为重点,共有58个经营主体申报此项目,申报金额达568万元。经过实地调研,全区共审批初加工设施47座,其中组装式冷藏库7座、简易冷藏库7座、通风库33座,46个经营主体受益(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28户农户)。截至2016年11月底,渝水区已竣工验收7座组装式冷藏库、2座简易冷藏库、8座通风库,储藏容量达2370吨,拨付补助金额153.5万元。项目实施后,全区新增果蔬贮藏能力4730吨,取得明显成效。

  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市场稳定供应。2016年,新余德隆农业农民合作社通过冷库预冷,柑桔采后烂果率由原来的22.5%降到7.5%,出库果品新鲜度、糖分含量等品质要素大幅度提升,果品供应期由当年的10月底延长到春节期间。新余市联盟有机蔬菜过去没有冷藏设施,在辣椒上市高峰期收购价仅为1.2元/公斤,建立冷藏库后避开高峰期错季销售,市场价格达到3元/公斤。果蔬进入冷藏库后损失率显著下降,保鲜品质提升,市场供应稳定。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精准脱贫。初步测算,渝水区14座冷藏库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增加保鲜能力1820吨,年促进农民增收680多万元;33座通风库投入使用后,可增加储藏能力2910吨,年可增加农民收入700多万元。项目的实施促进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000余人,带动农户1万余户。人和乡穑诞村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解决6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同时带动30多户贫困户种植蔬菜,贫困户户均增加年收入1.7万元,充分发挥了补助政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促进产业链延伸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渝水区通过集中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促进了种植、贮藏、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全区优势农产品为龙头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新余蜜桔产业发展为例,未建冷库前,由于初加工设施简陋,贮存条件差,导致新余蜜桔贮存时间短、易发生腐烂和霉变,只能采摘后立即上市销售,售价遇到天气不佳时大受影响。补助政策项目实施后,新余蜜桔质优价扬,提高了农民种植新余蜜桔的积极性,推动了新余蜜桔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集中连片种植的新余蜜桔形成了一道景观,带动了以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使初加工设施真正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促进交易市场建设和农产品“走出去”。农产品初加工设施的集中建设,有效推动全区专业市场发展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产、加、销协调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区依托初加工设施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为新余蜜桔“让世界尝到甜头”搭建快车道。新余德隆合作社在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牵引下建立新余蜜桔交易市场,为广大客商贮藏新余蜜桔提供了可靠保障,又带动了新余蜜桔市场流通体系快速发展,形成了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的新余蜜桔果品交易市场和购销服务网络,产品远销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