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重托担使命 强农兴农谱新篇 ——江西农业大学真学实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6.11.2019  01:20

殷殷关怀寄深情,话语声声催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寄语广大师生“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江西农业大学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牢记总书记嘱托,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这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深切期望,为我校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无穷动力。”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说。

  作为我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校,江西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力争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习领会再深入      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

 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及时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在主题教育中设立专题研讨,校领导带头认真研读、深入系统学、结合实际学。各二级党组织通过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多管齐下,凝聚共识。

  学校深入开展宣传宣讲,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结合上思政课,深入学院、班级、支部,深入到青年学生中开展宣讲。组织  “青春告白祖国”宣讲团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特色宣讲。一批优秀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优秀学生组成的宣讲团,走进新生班级开展宣讲活动,教育引导新生努力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把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略、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美丽中国理念、生态建设布局与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子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农林学子大有可为;通过组织优秀校友报告会,邀请优秀校友进课堂等活动,弘扬热爱“三农”工作,不断积聚强农兴农的信心与力量;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体验“三农”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新时代新农村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才培养再出招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按照“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围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深化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大转变。学校明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9大改革任务和30项重要举措,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精简学分、均衡学时、细化要求等举措,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遴选建设校级重点专业11个和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获批建设省级一流专业11个,积极做好18个专业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学校将开设一门《大国三农》通识课程,农林牧等农科专业的优秀教师讲授相关专题,厚植农科大学生的农业情怀。目前,该课程已通过立项,启动经费6万元。

  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学校围绕“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提高”的学科建设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工作。2019年,学校自主增列了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学科管理归属调整,优化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高等数学教研室、代数与几何教研室、概率与统计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经过学科调整,成效显著,2019年9月27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新增2个博士后流动站,实现了ESI的1%突破。


科技创新再攀峰      助力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江西农业大学广大教师主动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让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活起来”,让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由黄路生院士组建的国内生猪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10所国内家猪基因组研究领域主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创建的“中芯一号”正式上市后,在家猪基因组育种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高效、精准优势,对我国特有猪品种的选育更具针对性。“中芯一号”的上市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的重要实践,成为助力“华系种猪”走向世界的利器。

  贺浩华教授及团队在水稻育种方面已经坚持30多年,在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尤其是双季超级杂交稻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育成水稻新品种40多个。今年10月,团队最新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泰优871”获得江西省首届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该品种品质可与泰国米相媲美,产量超过泰国米,是大力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化工程大背景下培育的又一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种。

  学校成立了“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立足实际服务江西乡村产业振兴。学校主持承担的《万安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了走“现代农业+富硒产业”的发展模式,万安县成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授牌的全国首个“富硒示范县”。学校承担的《宜春市袁州区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编制工作,有力指导了袁州区大米、油茶、果蔬、中药材等富硒产业基地面积达3.5万亩,总产值4.49亿元,该项目为袁州区尽快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与产业优势提供了实施路径和美好蓝图,为宜春市申报世界硒养之都做出了贡献。


  科技服务再升级  为产业扶贫插上“智慧翅膀

  江西农业大学以科技创新助推我省产业扶贫,瞄准地方特色产业发力,为精准扶贫插上“智慧翅膀”。整合全校科技资源,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校所、校社、校村”的深度合作,探索出了一条以大学为主体,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政用一体化的“6161”特色扶贫模式(即“一个服务团、服务一个产业、建好一个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乡土人才、协同解决一个关键技术、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一个专家、蹲点一个村、对接一个企业、推广一批实用技术、上好一堂培训课、带领一些贫困户脱贫”)。

  学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围绕江西省生猪、水稻、油茶、脐橙、猕猴桃、肉牛、特种动物、水产、花卉苗木、蔬菜、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与全省100多个县市区政府、园区进行深度合作,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示范试验基地、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分布式服务站、组建50多个科技特派团,深入全省各地开展科技服务。

2019年,为了解决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农技人员远离农民和农村等严重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三农”发展的问题,江西农业大学在中国农技协、江西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专业人才等资源,围绕江西现代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精心筹划、科学选址,在江西布局和建设上高水稻科技小院、井冈蜜柚科技小院、安远蜜蜂科技小院、彭泽虾蟹科技小院、广昌白莲科技小院、修水宁红茶科技小院、赣州食用菌科技小院等科技小院。11月16日,全省首批7个科技小院在该校正式挂牌,实现该校科技服务的再升级。

  科技小院转变过去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专家和研究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生产一线。这种集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科普和服务“三农”于一体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将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江西农业大学强力打造这支能扎根生产一线“住下来、融进去、推出去”的“不走的科技工作队”。学校专门给每个科技小院各立项了一个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给予入驻专家团队5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对入驻的专家参照省科技特派员标准给予相应的工作量奖励;从明年起7个科技小院将单列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


  服务“三农”再提升  全力推进“一村一大”工程建设

  学校自2012年承担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任务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坚持高位推进,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落实。

  八年来,累计培养学员17506人(其中专科11494人,本科6012人),95%以上的毕业学员扎根在农村生产和管理一线,成为江西农村基层组织的顶梁柱、现代农业的引领者、群众致富的新希望,为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村基层党建、打赢脱贫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累计为农民大学生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搭平台、解难题,推广和解决学员关键技术1000余项,帮助学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400余个,指导建立特色产业基地67个,遴选建立首批10个服务站。

  今年以来,江西农业大学全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发展升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培养提升计划,启动学员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实现专、本、硕多层次、连贯式培养,培养更高水平的新型乡土实用人才。聚焦江西九大农业产业体系和我省乡村振兴实践需要,坚持在教学质量和创业服务两端双向发力,一方面全力推进教学改革,打造“金课”,实实在在地让学员掌握新技术、获得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开阔新眼界、启迪新思路;另一方面,织密服务学员创业网络,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学员创业服务体系。

江西农业大学校长赵小敏表示,江西农业大学力争让我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办成惠及“三农”的民生工程、科技兴农的造血工程、人才强农的希望工程。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江西农业大学广大师生鼓足干劲、砥砺前行,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而贡献力量。


供稿:高芸    王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