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农合基金被骗取,民生蛋糕岂容分割

23.09.2015  11: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是国家用来缓解农民看病贵的“救命钱”,却屡屡被犯罪分子诈骗、套取。近年来,在全国多地均发生了新农合诈骗案件,一些定点医院参与到诈骗中,通过伪造、套取参合农民住院信息、冒名报销、延长住院时间等方式套取新农合补偿金。(9月22日《经济参考报》)

  我国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目的是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集中解决看病难题。可以说,政府投注心血发放的民生福利,必然惠及千家万户,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然而,这些用于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的“救命钱”,却屡屡成为少数人争先抢夺的“唐僧肉”,他们错机大肆敛财,中饱私囊。以非法手段骗取公共财物,既是自私,更是违法,不仅剥夺了他人的正常利益,也让这项深入人心的惠民政策受到伤害。

  那么,又会有哪些人对“唐僧肉”虎视眈眈?就目前曝光的情形看,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医疗单位为了充实办公经费及人员开支,于是集体作弊“增收致富”;也有在同一“产业链”上的医管人员串通行骗,按需分红;当然也有参保人员和“中介”人员因贪图小恩小惠,迎合违法。除此之外,因为异地就诊报销监管体系目前尚不完善,还有人以假乱真,借机敛财。

  其实,不法分子骗取新农合基金的手段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只不过,他们善于寻找制度盲区和监管漏洞,才赢得侥幸成功的机会。一般情况而言,骗保者都是通过虚构医疗事实来行骗的,比如,新农合报账需出示病人病历、费用清单、缴费票据等,于是就有了伪造病历、假处方、假票据的出现。当然,如果要顺利通过层层审核关卡,还需“里应外合”才能完成。不管怎么说,要想成功骗取农合基金,如果没有医务工作人员的参与,恐怕很难会水到渠成。所以,无论行骗对象身份是谁,几乎都可以归结一点,套取医保资金的行为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与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衡不无关联。

  说到底,新农合基金既是参保群众的“救命钱”,也是一块偌大的民生蛋糕,又岂能任人随意分割?一方面,政府努力把民生蛋糕做大做强,而另一方面,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却动起了歪念头,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大胆向民生蛋糕伸出了黑手,让公共利益蒙受损失。或许,媒体曝光的医保行骗现象仅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试想,在全国各地,还有多少同类事情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看来,当务之急,要让这些“救命钱”担当起扶危济困的特殊使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只有首先保证民生蛋糕分配公平合理,才不至于“营养”失调。为此,有专家支招,也有群众建议。不否认,只要加大管控力度、严格审核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坚持“零容忍”打击,对非法骗保行为无疑具有较大威慑力。然而,除开这些刚性要求之外,关键还需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德教育,当所有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利益价值观、自觉履职尽责、做到诚信服务,骗保行为自会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