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农场场长舍身封堵漏水大坝 光荣牺牲

29.07.2014  10:43

  李德海

  红旗分场周边群众日常通行的便道恢复通行。

  李德海牺牲在向阳队蓄水坝

  7月23日的工作日记,留下李德海最后的思考。

  生于1967年10月,年仅47岁。

  曾在海南农垦牙挽中专学校就读。

  历任南田农场胶厂技术员、胶厂副厂长、胶厂厂长及胶厂党支部书记。

  2014年4月18日,调至红旗分场担任场长、党委书记。

   南田农场红旗分场场长李德海舍命封堵漏水点不幸牺牲

   青山有幸埋忠骨流水无瑕照海魂

  24日下午,南田农场红旗分场场长李德海为了解决群众反映的道路被淹问题,只身跃入5米深的水坝,希望能够找到漏水的排洪口并堵住,不幸牺牲。事后,红旗分场的干部职工根据李德海当时的发现,成功封堵排洪口,使这条道路恢复通行,但李德海却再也无法踏上这条走过无数遍的土路。李德海,年仅47岁。

  南国都市报记者贺立樊文/图

   风雨中大坝蓄满大水淹没唯一道路

  18日晚间,台风“威马逊”登陆我省,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强烈的降水。

  24日下午16时10分左右,南田农场红旗分场场长李德海接到群众反映,称因修建红旗大桥而临时搭建的便道被大水淹没,附近群众难以通行。

  红旗大桥是连接红旗分场部分群众,以及南田农场爱泉分场、保亭县加茂镇群众前往三亚市藤桥镇的唯一通道。红旗分场共有3600多名职工,加上爱泉分场及保亭县加茂镇的部分群众,总共有上千人在此通行。7月初大桥进行维修,施工单位修建便道取而代之,如果便道被淹,群众的出行将受到阻碍。红旗分场的一名胶工介绍,每天清晨4时左右上山割胶,之后收胶水下山,都得通行这条便道,那几天便道被淹,看上去就像是一条小河,无法分辨出道路与旁边的沟渠,盛满胶水的摩托车时常会因此翻倒,甚至由于水面没过排气筒而无法发动。

  28日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现场看见,这条便道其实是一条土路,路旁有一道深约50公分的排水渠,连接着上游的向阳队蓄水坝。“事后经过调查,淹没道路的水源来自于蓄水坝,由于降水导致水量过大,水流漫过排水渠涌上便道,把便道淹没。”南田农场红旗分场副书记吴育龙说道。

  当天的李德海,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果断来到水淹现场,来不及通知其他人,只告知了水坝的管理员,为将漏水点堵住,他只身一人潜入5米深的水坝。

   现场勘查险情

   他毅然跃入大坝排险

  在水淹现场检查险情后,李德海根据周围水势及水流来源,断定是由于上游向阳队蓄水坝排水量过大造成的。李德海对这座水坝再熟悉不过,自他今年4月18日上任以来,便组织展开了多次水坝维修行动,不只是清淤,更是为了堵住水坝潜在的漏水点。这一次,李德海断定,水坝的某一处排洪口出现了泄漏。

  为了尽快解决这条便道的通行问题,他来不及通知其他人,只电话告知了水坝的管理员罗文明,便一个人来到了水坝,决定潜入坝底检查漏水的排洪口。事后据罗文明回忆,当他于16时30分赶到向阳队蓄水坝时,只看见李德海留在岸上的衣服、手机和摩托车,却不见李德海本人,他当即向红旗分场有关领导反映。

  16时45分左右,红旗分场副书记吴育龙向南田农场有关领导报告,农场立即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搜救。

  “当时李德海留在岸上的手机是拆开的,应该是在勘查水坝时不慎落入水中,之后将手机拆开放在岸上晾干。”南田农场职工葛东辉说道。当天17时左右,红旗分场组织了相关力量下水搜救,但是几次深潜,都未能找到李德海的下落。半个小时后,海棠湾消防中队赶到现场,由于携带装备不足,以及水下情况不明,未能展开救助。22时左右,南海救助局相关人员赶到现场,但由于未携带专业设备,仍然无法进行搜救。直到23时40分左右,海军某部队前来支援,经过50分钟的紧张搜救,于凌晨0时55分左右在水坝深约4米的排洪口位置发现了李德海。

  此时的他蜷缩在排洪口,以肉身堵在了排洪口泄漏的位置上。将他打捞上岸后,已经没有了呼吸。

   土生土长的农场人

   朴实平凡的“农垦二代

  李德海出生于1967年10月,今年47岁。少年时期的李德海学习成绩优异,曾在海南农垦牙挽中专学校就读,这所学校多年后已不存在,它分流组合成了海南农垦系统的多所重点学校,但那些年培养出来的学生,早已成为了各农场的中坚力量。

  今年的4月18日,李德海调至红旗分场担任场长、党委书记,在此之前,他历任南田农场胶厂技术员、胶厂副厂长、胶厂厂长及胶厂党支部书记。来到红旗分场后,李德海随身携带着一本笔记本。这本笔记本的使用期限与李德海的任期一样,不过3个月,可已经显得饱经沧桑,金属搭扣早已损坏,夹带的各种清单与便签,和书页一样泛起微黄,出现皱褶。打开笔记本的第一页,标注的日期为“2014年4月18日”,这是李德海上任的第一天,他在笔记本上写道:“胶厂到分场,工作不同,要摸底,多学习,抓好干胶生产。

  接着往下翻,这本笔记本记录李德海每一天的工作情况,比普通人的日记还要详细。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标注的日期为“2014年7月23日”,记录了上半年检查时红旗分场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表现突出的部分。李德海在纸上写道:“上半年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经验?有什么好事?存在什么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李德海那几天的思考,还没来得及找到答案,当他在23日合上笔记本时,无法想象会在24日结束他那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李德海是土生土长的南田农场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农垦二代”。他的父亲早年间投身于这片热土,与同仁们一同打造了这座海南农垦一流的大型农场。在外出求学后,李德海毅然选择回归农场,循着父辈的脚步,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父辈们立下的“开发海南”的理想。

   家人眼中的顶梁柱

   职工眼里的好干部

  “仿佛做梦一般,昨天还与他打羽毛球,今天已经天人相隔。”南田农场职工葛东辉哽咽地说道。23日,葛东辉与南田农场相关领导一道考察红旗分场,结束之后,他与同样热爱羽毛球运动的李德海切磋了一下球艺,就在南田农场办公楼的后院里。“他很喜欢打羽毛球,也喜欢提携后辈。我2010年到场,一次打球时发现我俩用一样的拍子,于是聊了起来,逐渐认识。他没什么架子,有时打球的人太多了,他会说‘让年轻人多打一会儿吧’,之后笑眯眯地坐在一旁。”葛东辉说到这,哽咽着无法继续下去。

  失去了丈夫之后,李德海的妻子十分难过,没有说太多,但是言语之间还是流露出认可,认定李德海是自己的好丈夫。李德海与爱人育有一儿子,目前在山东省读大学。李德海的大姐表示,李德海是家庭的顶梁柱,家里无论是谁遇到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出来替人排忧解难。不只是对于自己的小家,对于职工的难处,李德海也是尽力而为。“有一次大年三十夜里,有职工打来电话说家里下水道堵了,李德海二话不说,披上衣服就去给他疏通下水道。”李德海的家人说道。

  工作了20多年,同时期的同学很多已经开上小汽车,但李德海的交通工具还是一辆旧得掉漆的摩托车,曾经有同事就此询问过他,但李德海表示,在基层工作,经常下乡,摩托车很方便。

  南田农场红旗分场红星队队长陈国肖说道,李德海来到分场后,他配合李德海做了许多基础建设的工作,修补向阳队蓄水坝便是其中之一。“水坝建于1986年左右,使用年限长了,自然有些破损。水坝维系着周边历史悠久的1000多亩水田‘保镜洋’,李德海先后3次组织维修大坝,身先士卒踩在抽干了水的坝里掏淤泥。”陈国肖说道。

  在向阳队蓄水坝的边上,有一片果园,它属于红旗分场的退休职工韩美英。6月是果实成熟的季节,韩美英时常会在中午到果园里检查果子情况,在这里,韩美英每次都会碰到前来视察水坝的李德海。“中午12点火辣的太阳下,李德海一个人在水坝检查情况,有时会清一清淤泥,忙到下午2点钟才出来,身上汗湿了一大片。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领导,中午不睡觉忙得满头大汗。”韩美英嘴里念叨着,心里却遗憾,再也无法在中午遇到李德海。

   与大坝抗争的最后

   他并没有输

  李德海来到红旗分场后,也揭开了他与向阳队蓄水坝的奋战历史,为了确保周围1000多亩历史悠久的“保镜洋”水田,他先后3次组织人力修补水坝。最近的一次,他组织干部职工、联防队员共20多人抢修水坝。在修补的紧要关头,李德海跳进水里亲自指挥,与大家一道用水泥混凝土堵住漏水的缺口,并接连奋战几个小时,终于将坝头的缺口堵住。

  在24日的下午,李德海再次与大坝进行斗争,孤身一人封堵水坝,最终牺牲,但是他最初的判断结果,认为便道被淹来源于水坝,给之后红旗分场的干部职工指明了方向。在李德海去世的几天后,红旗分场的干部职工找到了漏水的排洪口,并最终将其封堵,使便道上的积水迅速褪去,恢复了正常的通行。

  只是这一次,李德海再也看不到成功的捷报,再也无法踏上这条为之付出生命的道路。

(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