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e邮”铺就赣南农村小康路

12.09.2015  15:18

  新华社南昌9月12日电(记者陈毓珊、余贤红)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农民奔小康走上了互联网搭建的e路。在赣南农村,人们通过发展“农村e邮”,足不出户将特色农产品销往各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升级。互联网带来的农村新业态正悄然形成。

  从自给自足到外销致富

  雨后的瑞金雾气氤氲,今年84岁高龄的壬田镇凤岗村村民廖秀英正坐在桂花树下熟练地擦洗鸭蛋。

  “奶奶,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记者指着电脑显示屏问道。

  “网哦,我做的鸭蛋在上面卖。”廖奶奶高兴地说。

  奶奶做咸鸭蛋已有几十年,孙媳妇曾美玉介绍说,“以前都是供家里人吃,偶尔在集市上卖一点。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在网上买,价格也翻了一倍。”自今年4月份开店以来,廖奶奶的咸鸭蛋已卖出五六千个。

  然而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并不足以支撑咸鸭蛋“进城”。目前大多快递公司最远只在乡镇设投递点,而从乡镇到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成了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大瓶颈。

  2014年底,作为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试点单位,江西邮政在赣州、上饶等地探索建立“农村e邮”服务点,目前已建有360多个村站。邮政每天派车上门取送快件,打通了特色农产品进城的邮路。截至8月中旬,赣南片区通过邮政平台系统上线农副土特产品将近300种,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9736笔,金额达90余万元;投递邮件及代投其他快递公司邮件8000余件。

  富余劳动力挖掘创业“蓝海

  一头是城里人对原汁原味农产品的孜孜以求,另一头是农村大量优质农产品出现卖难,宁都县大沽乡垄下村的“80后”农民工姜万宝、刘芳夫妇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2014年,夫妻二人返乡创业,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和自身的电商经验开起了土特产网店。“以前我们在浙江开过淘宝服装店,每年四五万的房租外加水电费,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就很不错了。”刘芳说。如今小两口每月收入上万元,既带动了周边农产品的销售,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瑞金市叶坪乡田坞村的李燕、李翔姐弟俩由于家境贫困,早早地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留下父母在家无人照顾。“农村e邮”项目进驻田坞村后,当地政府邀请他们回家创业。通过参加邮政定期组织的农村电商培训班,有了一定的电商知识的姐弟俩生意逐渐红火。目前,他们的网店共上线15种产品,短短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销售了63笔订单。

  据江西省邮政公司“农村e邮”推进办公室主任徐晓峰介绍,目前赣南片区已投入121个e邮站点,其中返乡创业人员建点43个,而23个站点致力于精准扶贫。

  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培育壮大

  代销农产品只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第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升级,还需在互联网的催化下深度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

  “邮政电子商务智慧产业园”模式正在赣南大地悄然铺开。江西邮政以新建、租赁、盘活现有场地等形式,为进驻园区的农产品企业提供“仓储+配送+贷款+资金结算”一体化服务,打造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

  赣州市南康区邮政电子商务智慧产业园,已建成一期工程1600平方米的一体化服务仓储场地和电子商务办公场地,成功引入一家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客户入驻,并与5家南康籍在外创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通过电商扶贫、电商创业等方式,“农村e邮”让百姓享受了代销代购的便利,让贫困人员成为“农村e邮”店主。同时,吸引在外电商人员和中小企业主回乡办企建厂,积极助推地方农副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打造“一乡一品牌”“一镇一产业”“一县一特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