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道宽又畅 九江铺就17000公里幸福路

20.01.2014  15:42

    农村大道宽又畅 铺就17000公里“幸福路” 九江日报记者 朱曦薇 2013年,我市按照“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水泥)路”的要求,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抓实抓好,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热潮。经历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7000公里,一条条道路方便了出行,美化了乡村,也富了周围的人们。

    湖口县付垅乡地处县中心地带,距离县城只有16公里。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全市的重点工程提供碎石、块石等建筑材料。但是由于通乡公路路况较差,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湖口付垅大山采石场总经理杨满火告诉记者,付垅老路只有5.5米宽,运输能力远远跟不上企业的生产能力,司机怨言也比较多。2013年4月份,湖口县对文桥乡通往付垅乡全长9.5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改造,10月份试通车。新修的水泥公路将沿途9个村连为一体,直接受惠的村民近两万人。路修好了,杨满火采石场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每天运输碎石的车次增加了3倍。“像这样的路,我们县今年一共有4条,县里面除了上面的项目资金以外,县政府配套资金4500多万。这4条路,方便了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厂矿的生产运输都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湖口县交通工程质检站站长詹龙华说道。

    “去年,我们在注重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和客运网络公路的同时,也积极地做好了农村扩大老百姓出行的通自然村公路建设,我们去年解决了1815个自然村的进村道路建设,建设里程达到了1250公里,惠及了40多万农村老百姓。”市交通局计划统计科副科长李静介绍说。记者了解到,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有效改变了农村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发展。都昌县芗溪乡以鄱阳湖水产为主业,以前大量的鳜鱼、鲈鱼等名贵品种的鱼因为道路状况很差,不能及时外运,因而错过了销售的黄金季节,给养殖户带来不少损失。去年国庆节,新修的中南路、芗丰路竣工通车,大量收购水产车辆可以直接开到水库边上,农民就地销售,养殖户每年人均可以增收3000多元;修水县的许多乡村交通条件改善后,大力培育蚕桑、药材、茶叶、食用菌、山羊优质稻、水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了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和全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

    据悉,2013年初,我市将新建农村公路800公里列入“十项惠民工程”之一,作为扎实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市交通局积极争取申报项目,对争取计划有把握的项目提前实施;严格按照有关质量管理办法和制度,科学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起全市农村公路设计审查专家库,组织业务骨干逐条设计改建项目、具体指导现场实施。对全市所有的农村公路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强化检测监控。与此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联合治超行动、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创建等活动,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质量。去年全年,我市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超过6亿元,新建、改建农村油路、水泥路1583公里,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农村公路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建设任务。(记者 朱曦薇 来源: 九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