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农村e邮”助农民触“电”
宜春市作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4个月的试运行,使对电子商务一窍不通的庄稼人,感受到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视野的开阔。然而,在具体推行中,却受到经营人员意识、资金、监管等多方制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我省农村电商发展来说具有标本意义。
■陈欣、信息日报记者陈国菊 文/图
现象
统一配备的电脑与电视机、统一的LED显示屏与POS机、统一的桌椅与展示架、统一制作的形象墙和店招……这是日前记者在丰城市、袁州区、万载县等地区的偏僻乡村看到的一道新风景。
据了解,“e邮”是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工程的简称。广大农民通过这个平台,不出村就能将缴交水电费和办理政务、票务、农副产品销售等事务“一揽子”搞定。
记者从运作该工程的宜春市邮政分公司了解到,该市的丰城市、袁州区也是全省第一批10个县级服务中心“农村e邮”试点,计划两年内投入200万元在全市建立起10个“农村e邮”县级服务中心和100个村(镇)服务站。从去年底筹备至今,全市现已建成首批“农村e邮”站15个。
“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这是农村消费环境的真实写照,而这一切却在4个月前悄然改变。 据代办员李爱军介绍,起初村民都好奇地看着墙上的大屏幕,他就用通俗简单的语言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于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村民一有空就来看大屏幕选购物品。他们看好了物品下单后,用代办员的银行U盾下单,取包裹时当面与负责人结算。
发展
足不出村就能销售自家土特产
该市邮政分公司“e邮”推进办负责人吴绍贵介绍,“e邮”工程建设的宗旨是帮助农民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农副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格。通过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渠道,让农副产品全面解决“走出农村最初一公里”和“走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等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问题。
罗山村位于丰城、崇仁、乐安三县(市)交界地,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境内老仙峰海拔962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该村拥有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品。该村的“e邮”服务站位于村街上,于去年 12月17日营业。该村的豆腐乳通过“邮掌柜”上线、审核、通过三道程序后,在邮乐网上批发销售。
万载双桥镇素有“九里商埠”之称。黄源村建起了该镇第一个“e邮”服务站,当地有商标的米酒、茶叶、干笋等土特产便开始上网销售。
店家积攒人气具有潜在效益
袁州区邮政分公司“e邮”项目推进办主任吴慧敏介绍,“e邮”本身是一件以公益为主的惠民工程,服务站的负责人首先不能以利益为重,既要年轻懂电脑,更要品德好口碑好。
国桥村服务站负责人易莲清夫妇原先办了一家工厂,在企业不景气下想改行开店,经过层层审查,成为该站负责人。“我们夫妇现在起早摸黑地为村民办事,哪怕是半夜有村民要取钱急用,我也会帮助办理。”易莲清说。
采访中,记者还关注到作为代理“e邮”服务站人员的报酬问题。吴绍贵说,市邮政分公司采取让利方式,对网上销售运营团队或淘宝网上的“e邮”宜春土特产店,都拨付了运营经费,所有通过网上销售的农副产品提成,全部归供货的农民。服务站代办的所有业务,每笔按规定收取0.4元代办费,在运营初期邮政也不拿一分钱,全部返还给服务站负责人。
对此,李桃艳说,每笔0.4元的业务代理费确实微不足道,比如一天代办了10笔缴费或购票业务,得到的报酬是4元钱,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但积攒了人气才是巨大的无形资源。
困惑
小农经济及意识成瓶颈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透过这股推行农村电子商务潮背后,在具体实施中,也潜藏着一些尴尬与困惑。
宜春市邮政分公司市场经营部主任何宜红告诉记者,宜春地区农村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目前推行“e邮”的对象多是留守老人。他们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很难做到亲自上线操作,电子商务难以深入到千家万户。
何宜红还谈到一个资金短缺的困惑:“‘e邮’”是一个投资大产出少的工程,每个站点投资至少在1.8~2万以上,还有线下的人工成本。按照两年内要在全市建立起10个“e邮”县级服务中心和100个村(镇)的计划,需要200万资金。为破解这个难题,公司也在想办法通过全面开放平台的途径,引进社会快递物流,共同搭建大平台。
据了解,目前“e邮”归口管理部门是当地的服务业发展办,记者从该办了解到,在近4个月时间里,15个“e邮”已代缴代收各类费用1600余笔,办理金融自助服务3500笔,帮助村民网上购物1600余件,销售农产品数万元。
该办的项目协调科科长陈芳告诉记者:“通过对已经开办的站点考察,发现所选的代办人员还局限在某个农村超市或商店的店主,普遍未经过培训,因此素质参差不齐,综合业务能力也不强。”
陈芳认为,还有一个不足是经营企业如何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资源卖出的问题。没有注册商标,产品就无法上线,平台就做不大。但每人都去为一件产品申报商标也不现实,最好的途径是引导农民与合作社对接,通过第三方论证,成为产品上线的中介,即使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溯源。这可能是尽快要走的必要一步。
该办党组书记张小燕还称,“‘e邮’作为市场化运作项目,政府拿出太多资金去扶持还不太可能。但是,政府与管理部门主要是在不影响依法行政前提下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还可提供人员培训支持。”
专家指出,宜春“农村e邮”所面临的尴尬,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并非孤例。如何突破宜春“e邮”小农经济及意识所形成的瓶颈,对我省农村电商发展来说,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