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工作重在接地气 录用基层公务员可适当降低学历

12.03.2015  14:35

  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他们面临的一些现实境遇,近年来受到社会关注。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调研发现,乡镇基层单位中,人才“进不去,走不动,引不进,留不住”的状况普遍存在,他在提案中就乡镇干部扎根基层支招。

  全国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厅长洪三国关注的是怎样遏制基层干部提前“休养”问题,“要改进监督考核工作,让能者干到法定退休年龄,让庸者随时离开岗位。

  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严重

  李华栋称,当前乡镇干部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调查发现,大部分乡镇干部有超工作时间、超工作量、超工作职责的现象,人才数量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需要。同时,乡镇干部队伍中,涉农技术型人才偏少,调查中,真正是学农、林、水、养等专业的人员不足30%。

  另外,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严重,一半以上安家在县城或中心城区。不少干部早出晚归,作息时间与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相左,难以与群众建立融洽关系。还有年轻干部进入基层工作后,把基层当做跳板,难以融入农村,对农村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想尽办法要离开。

  应降低选人门槛细化录用标准

  李华栋分析,上升渠道不畅、生活条件较差、人事管理僵化等,是造成乡镇干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他建议,降低选人门槛,细化录用标准。乡镇等基层工作重在实干,与百姓打交道重在交融,做好农村工作重在接地气。录用基层公务员,要以能否落地、交融、接地气为基本标准。因此,录用基层公务员,特别是从事一线工作的公务员,可适当降低学历、专业、年龄的标准,注重在村干部、产业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中录用;录用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细化标准,在种植能手、养殖高手、致富好手中选拔聘用。

  “还要改革进人机制,选用本土人才。”李华栋说,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优先选录本籍人才,减少人才外流现象。同时要重视干部的基层经历,无论是提拔、重用、上调、深造、上挂、交流等,都必须具备服务期满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等次的评价,促进他们扎根基层、精心服务。基层工作量增加时,应及时增加编制和人员。给基层单位一定的用人自主权,让他们想用的人可以用得到,不胜任工作的能剥离。

  遏制基层干部提前“休养

  洪三国的提案也关注到了基层干部。他说,面对基层干部基数大、职数少的现实,县(区)大多采取“切一刀”或“一刀切”办法,让一些50岁刚刚出头甚至更年轻的科级干部(尤其是女干部)退居二线,致使“占编不谋事、在编不在岗”现象泛滥。据调查,我省某县规定科级干部53岁退居二线,2013年该县有科级干部799人,231人到退居二线年龄,占28.9%,类似情况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基层干部成长需要较长时间,50岁左右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让这批干部退居二线,势必造成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洪三国认为,应遏制基层干部提前“休养”,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制度,为各年龄段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开辟渠道;全面推行领导职务任期制,男女干部同等待遇,定期交流轮岗,到期自然退出。

  同时,要改进监督考核工作,让能者干到法定退休年龄,让庸者随时离开岗位。洪三国还建议,建立非领导职务“能上能退”制度,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非领导职务干部,应提任上一级非领导职务或转任同级领导职务。

   文/江南都市报特派记者金路遥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