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洁工程大有可为

14.01.2015  19:54

  ●习志明

  樟树市农村垃圾处理一体化工程采取“户垃圾分类入桶-村集中收集-乡镇清运压缩-市统一处理”的操作流程,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场)、276个村(居)委,1906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经过初步分类后,进行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压缩、统一分类处理,以“全面覆盖,一步到位”为目标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零流失、零污染”。

  但短期内,农民生活养成的陋习难以转变,农村面源污染依然现实存在。同时,部分城市、集镇垃圾向农村、城乡结合部转移,村外通往村道路卫生整治留有死角,房前屋后的水塘污泥较深。此外,垃圾处理中心站建设资金仍有缺口,收缴保洁费工作力度不平衡。根据这些现实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健全机制,形成治理垃圾合力。各乡镇(街道)应把农村环境综合整体规划,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与长远规划。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领导责任,定期研究农村垃圾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垃圾清理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与监督。进一步明确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实行乡镇党委书记负责制。建立常态化的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制定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村民民主自治机制,将农村保洁工作列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及时化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同时在中小学开设讲卫生、爱清洁的专题班会,让全社会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清除农村面源污染。兴建有机肥生产企业,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进行集中处理,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灯-鱼”等农业种养模式,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作为沼气原料加以利用。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秆气化综合利用、秸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拆除村庄内及附近的养猪场,整顿和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对生猪、肉牛、家禽养殖业生产设立禁养区、限养区、放养区。引导农民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改水、改厕,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加快垃圾处理中心站建设速度。相关部门要对中心站建设速度、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协助服务好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确保项目如期投产运营。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以奖代补的方法,对全市农村村庄前后的池塘、路沟、水溪污泥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清理的污泥可由种粮户拖运到田间地头,政府按清污工程量给予奖励补贴。

  继续秉承“多渠道筹资、多模式营运”理念。市级负责承担垃圾压缩站设备、市级转运车辆、市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服务和各乡镇(街道)垃圾压缩后转运到市垃圾处理中心的所有经费投入;乡镇(街道)负责承担垃圾压缩站土建、陈年垃圾处理、购置垃圾清运车辆和洒水车辆、垃圾桶和村到集镇的垃圾转运等经费的投入;村负责保洁员工资收缴发放,监督保洁员对村内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协助乡镇(街道)转运垃圾。对保洁员工资出台指导性意见,收缴方式可灵活多样,有集体收入的村可在村集体经费中列支;无收入的小村户数少、负担重,可优先聘请身体较好的低保户为保洁员,采取提高低保金弥补保洁员工资不足部分的方式给以解决;对人员分散外出较多的复杂村,可采取召开群众大会,村民签字,从国家给予的惠农资金中划出,但保洁员工资不能超出附近村保洁员的平均数。 (作者单位:樟树市政协)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