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给革命老区插上“互联网+”翅膀

30.07.2015  18:10

人民网赣州7月30日电 (记者 秦海峰)江西宁都县有个大沽乡,是一个距离县城80多公里的偏远山区,这里的茶油、蜂蜜、竹笋远近闻名。过去,由于受到交通等因素影响,老俵家里的这些土特产,要么手提肩扛拿到乡里的农贸市场去卖,要么等着“二贩子”上门收购,不仅销量少,而且价格低。

去年,该乡垄下村姜万宝、刘芳夫妇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转而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宁都客家山珍”的网店,在家里专营茶油、蜂蜜、竹笋等当地的土特产。姜万宝本人负责分装、打包、运送,他父亲姜开源负责收集货源,他妻子刘芳负责网上美工、推广和客服。一家三口把周边十里乡亲的土特产销到了全国各地,去年网店的交易额达40多万元,网店在淘宝网搜索的自然排名已经位列第34位,达到了3个“”。

7月29日下午,江西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在赣州举行的首届“互联网+革命老区农村电商”发展峰会上向来自山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等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省份代表分享了这个故事,赢得阵阵掌声。这次峰会由江西省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团主办,主题为“扶贫、创业、创新”。

“互联网不仅能够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益,而且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句话,‘互联网+’将为革命老区农业转型、农村升级插上新的腾飞的‘翅膀’。”王四华说。

得益于宁都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并在用水、用电、人才和金融等方面的重点扶持,该县上下学电商、议电商、做电商的氛围空前浓厚,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涨热情。

无独有偶,在赣州市于都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于都是赣州人口第一大县,又是江西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城。2014年于都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该县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淘宝推进扶贫的新路子。目前,该县已吸纳200余名贫困户作为村淘合伙人,已有1000余名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人员陆续反乡,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实现了家门口创业。

姜万宝夫妇的经历只是赣州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缩影。今年财政部、商务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赣州有14个县(市)纳入了试点县,基本实现了除中心城区外的县域全覆盖,这无疑给赣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表示,赣州始终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来培育,取得了较好成效。赣州市规模以上电商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2014年,赣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17.52亿,同比增长230%;今年上半年交易额136.8亿元,同比增长268%,已连续三年增长幅度在200%以上。

与此同时,农村电商发展目前遇到的一些瓶颈在此次峰会期间也成为与会者关注的问题。

王四华表示,电商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便捷性,如果“线上”产品跑火热卖,“线下”物流配送不畅,电商便捷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必须切实加强农村物流建设。其次是质量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点销售的都是自己包装的“三无”产品,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加快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类似姜万宝那样的农家店就面临着被关闭的危险。再次,必须加强货源保障,避免出现“无货可买”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则表示,电商扶贫是重大政策创新,才刚刚破题,很多问题亟待探索。农村地区电商扶贫面临挑战非常大,仍然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各地在发展农村电商时应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

到2013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7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8.6%,为近年来最高值。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将达1800亿元以上,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

而根据商务部数据,2013年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总额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80%是通过传统市场实现,通过电子商务流通总量并不大,这也预示着还存在万亿级潜在市场。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刘希富表示,农村电商潜力非常大,农民存在农用物资、农具等大量刚性需求。但是互联网的魅力在底层,必须把全民积极性调动起来,靠突击、靠一两个龙头企业带动是没有用的。

“我们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把赣州打造成为投资洼地、创业乐园和兴业沃土,为农村电子商务推广应用营造更好环境,为广大电商发展创造更大平台,找准‘互联网+’和脱贫致富的结合点,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李炳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