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连续四年回乡行善 自掏腰包宴请350多名老人

16.02.2015  11:45

  核心提示

  2月7日,宜春铜鼓县温泉镇金星村的350多位老人都收到了一份宴请通知,饭局就设在村民刘海彬家。

  当天中午,350多位老人都赶了过来,宴会摆了几十桌。据了解,这顿饭共花费刘海彬两万多元。

  消息传开后,有人为此举叫好,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当人们起底刘海彬时,发现他并非“达官显贵”,仅是一个在浙江打工的普通农民工。

  2月13日,刘海彬告诉新法制报记者,这已是他第四次过年回家宴请乡亲,他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只是想报答乡亲,今后每年还会继续办下去。

  农民工办“百叟宴” 有叫好也有人不理解

  今年63岁的刘塑根是铜鼓县温泉镇金星村人,因子女长期在外务工,常年孤身在家,连过年都难得吃上一口团圆饭。

  2月7日上午,他突然接到一份邀请,说中午在村子里有个聚餐。

  半信半疑的刘塑根跑去一看,除了他之外,竟然还有350多位老人也收到了邀请前来赴宴。“足足摆了有二三十桌饭,村子里很久没这么热闹过。”刘塑根说,参加“排场”这么大的聚会,对他们这样的农村人来说,想都不敢想。

  “快过年了,平时我们这些老人在家冷冷清清的,现在总算能聚在一起吃个饭。”刘传雄也是受邀者之一,这样热闹空前的宴席,让他感到十分意外,心里暖暖的。

  受到邀请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一部分是孤寡老人。这场以“尊老”为名的慈善宴席,几乎引来了全村人的围观。据村民们说,这样大的宴席,在村里还是头一回。

  为了办好当天二三十桌的宴席,办宴人光是准备食材就花了一个星期,虽然都是些家常便饭,但成本就花费了两万多元。饭后,还有14名志愿者为60多位老人进行了体检、为110多位老人理了发。

  承办这场热闹的百叟宴的,是一位叫刘海彬的村民。

  刘海彬今年42岁,是土生土长的金星村人,村里人对刘海彬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从2012年开始,他连续四年在家乡摆起慈善宴席,而且场面一次比一次大,邀请的人数一次比一次多。

  “更多的只是想报答这些村民

   熟悉刘海彬的人都知道,刘海彬并不是有钱人,也没有一官半职,仅是一位农民工。但刘海彬这位“农民工”,在村民们看来却有些不一样。

  据村民们介绍,刘海彬一直在浙江一家鞋厂打工,由于勤奋刻苦,被浙江省评为“百佳优秀农民工”、“温州市劳动模范”、瑞安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等30余项荣誉。2014年,他还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瑞安市道德模范。

  这些荣誉和称号,一些一辈子和农田打交道的村民闻所未闻。人们只知道刘海彬很有本事,是个“能人”,但大家并不是很清楚刘海彬的这些荣誉意味着什么,刘海彬到底赚了多少钱。

  “大部分人认为刘海彬赚了钱不忘本,每次回来都会做些好事,请相亲们吃饭。但也有人觉得,刘海彬是赚了钱回来显摆,对这事很不理解。”一些村民表示,各种想法的人都有,其中质疑的也只是极少部分。

  2月13日,新法制报记者联系上了刘海彬,对于“作秀”这样的说法,刘海彬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肯定什么说法都有,但我只做我认为对的事情。我又不想当官,也不求发财,根本没必要去‘作秀’。”刘海彬告诉记者,其实他每年办慈善宴,“更多的只是想报答这些村民”。

  “不是他们,也没我今天的成功

  刘海彬说,他从小就在金星村长大,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艰苦。

  “因为家境比较穷,经常吃不饱饭。”刘海彬告诉记者,小时候他经常会受到当地村民的接济。“可能大部分人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我一直感恩在心。

  村民们也证实,刘海彬家境一直不好,但很会读书,所以村里人都对他非常照顾。

  在当地的高桥中心学校毕业后,刘海彬留校当了老师,教的是数学和物理。“相比其他村民,刘海彬算是比较有文化的。”村民们透露说,教书多年的刘海彬一直是代课老师,待遇很差。

  “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不干了,但一些邻居和村民常安慰我、鼓励我。”刘海彬说,正是村民们的教诲,让他在最浮躁的年龄,知道了“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含义。“这些对我帮助非常大,明白该用什么态度去做事情。

  在乡村学校坚守到将近而立之年后,2001年,刘海彬远在浙江省瑞安市一家鞋厂打工的表弟邀请他一起去鞋厂帮忙。“因为待遇高、家里急需用钱,我就去了。”刘海彬刚到鞋厂打工时干的是拉料工。这个工种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又脏又累,但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当时,他还是全车间为数不多读过高中的农民工之一,加上能吃苦耐劳,3个月后就升为车间产品质检员。

  凭借着勤奋、能吃苦的精神,刘海彬深受鞋厂老板的器重,进入公司不到两年,他就被公司任命为人事部经理。在管理岗位上,他出谋划策为企业有效地减少管理成本。随着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号召,他还向公司建议使用“循环水二次利用装置”和“水墨除尘装置”,为公司节约燃煤和用水消耗。2012年3月,刘海彬当选为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成为温州市惟一的一名外省籍农民工党代表。

  “我觉得这些都和我成长经历中,那些帮助过我的村民有关,不是他们为我树立了勤奋刻苦的人生观,也没有我今天的成功。”刘海彬说,每次回家过年,都想报答一下各位乡亲,仅此而已,今后不管别人怎么说,一定还会办下去。

  为铜鼓县百余位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事实上,刘海彬“顶着”诸多荣誉,但经济上却并不富裕。

  据铜鼓县委宣传部报道组组长邱桀透露,正因经济实力一般,所以每次办慈善宴,刘海彬都得到了鞋厂老板的资助。

  “因为勤奋刻苦,老板对我非常信任,也对我们这些农民工非常尊重,每次过年,都会主动问我要不要钱回去请乡亲们吃饭。”刘海彬说,这是一种感恩和回报,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据了解,不光是连续四年办慈善宴,近几年刘海彬还将金星村的年轻人带去浙江的鞋厂务工,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机会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很多年轻人因为没文化、没经济条件,一辈子被困在农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勤奋、不能做事。”刘海彬说,现在温泉镇有50多人,整个铜鼓县有100多人被他带去浙江务工。

  “反正村子里一有什么事,刘海彬从不拒绝。”邱桀告诉记者。

  刘传雄是金星村人,无儿无女。十几年前,刘传雄得了一场怪病,从此不能劳动,靠镇里的救济过日子。刘传雄家里很是脏乱,常有一股霉味和臭味,村民们都不愿光顾他家。刘海彬每年春节前回家,都要到刘传雄家中,帮他铲除房前屋后的杂草,清除室内垃圾,清洗桌椅板凳,并且买来鸡鸭鱼肉和水果、糖果等,让他过一个舒心的春节。刘海彬亲自为他烧水,帮他洗澡,之后给他换上一身新衣,还帮他理发、刮胡子、剪指甲。这一做,就是12年。村民们都说:“这些事情,一些儿女都不见得做得到。

  “希望感恩得到更多人认可

  邱桀表示,刘海彬多年来为铜鼓县做了不少事。

  2012年春节,刘海彬花费5000余元购买了食用油、大米等,到村里的28户老党员、留守儿童、残疾人和贫困家庭走访慰问,还邀请全村70岁以上的120多位老人聚餐。

  2014年5月,在瑞安打工的老乡刘艳琴的小女儿被开水烫伤住院,当时刘艳琴手头拮据,没钱交住院费。刘海彬得知后,主动将2万元借给她,并发动老乡给刘艳琴的女儿捐款1.2万元,刘海彬个人捐款1000元。

   2014年6月初,刘海彬回到曾经就读过的高桥中心学校,看到学弟、学妹们没有校服,便与其他6位铜鼓农民工向母校高桥中心学校捐赠校服385套,价值3.27万余元。

   2014年9月,刘海彬得知棋坪镇大梅村樊长根夫妇14年如一日义务照顾瘫痪邻居,他委托家人带上慰问品、慰问金前往探望;今年1月,他得知带溪乡7岁男孩李炫武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又在老乡中发起捐款活动。

  事实上,不只是帮助本乡本土的人。

  2012年12月,由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发起的温暖列车——向贫困老党员献爱心活动,刘海彬不仅第一个捐款,而且主动打电话表示将前往老区看望慰问。

  2012年8月底,由于鞋业公司所在地仙降镇外来人员多,子女就学问题就成了大家最头痛的事。一位素不相识的员工从报纸上认识刘海彬后,找到他,希望他帮助解决其子女就读问题。在他的积极协调下,这位员工的子女终于顺利入校。仅去年秋季开学,他就帮助了8位农民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现在我就希望我的这种感恩,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不管人们认不认为是‘作秀’,但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得到回报,才是最重要的。”刘海彬说,现在受他影响,一位在浙江办厂的宜春老板,从去年开始,回乡过年时也自费邀请村里的孤寡老人聚餐。

  ◎文/图 新法制报记者曾而礼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