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镇,如何解决后顾之忧

23.05.2014  16:55

农民进城镇,如何解决后顾之忧

□陈小强 巫升权 特约记者赖於艳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就要将目标放到造福百姓、富裕农民上去,让进城农民“进得来”“住得下”“富得起”。那么,在新型城镇化热潮面前,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农民对进城镇怎么看?进城镇后的生活怎么办?实现人的城镇化还有多少路要走?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石城县城乡探访。

    忧虑——进城镇后生活怎么保障

    “镇上交通便利,医疗、教育、卫生方面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生活质量高,以后的发展机会也更大。

    “环境是好了,然而在城镇一开门就要花钱。水费、电费、煤气费,每天的菜篮子、米袋子哪一样不要花钱。我们世世代代靠种地为生,一旦搬到镇里居住,没有稳定的工作和谋生技能,这些花费从哪里找。

    ……

    近日,石城县小松镇大九寨村民小组赖大球父子为到老家建新房还是进圩镇买房一事争论起来。原来,大九寨村民小组地处边远深山,没有修通水泥路,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启动后,村委会有意引导村民从深山移到小松镇设定的集中安置点建房,赖大球父子为在哪里建房闹起了意见。

    赖大球父子关于进不进城镇的争论,仅仅是众多农民市民化的一个缩影。收入从何而来,生活怎么保障,是农民进城入镇后必须面临的一道门槛。

    该县横江镇张坑村村民张进前是个烟叶种植户,往年每年种烟收入就有4万元以上。现在,按照政府的移民政策,他一家人将进入圩镇建房居住。然而,他心里很没底:自己进圩镇居住后,家里没有了土地,种烟技术发挥不了作用,再加上自己没有其他技术,进厂务工拿不了高工资,以后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远离城镇的农民过惯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如何在城镇长期稳定下来,成为他们第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破题——多渠道拓宽创业就业之路

    如何让进城农民无后顾之忧?毫无疑问,首当其冲就是解决就业问题。石城县通过住房规划与产业规划同步、培训就业与扶持创业并举、政府主导与能人带动合力等措施,大力探索产业城镇化,解决农民进城入镇的后顾之忧。

    该县小松镇莲香苑小区是小松镇引农入镇集中点。小松镇坚持选址和建房设计与产业规划同步,将莲香苑选在小松创业园旁边,并引导农民采用便于相互打通形成厂房的框架设计建造房屋。同时出台政策,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社区,租用进镇农民房子作厂房,不但使进镇农民每户每年可获得6800元的厂房租金,还实现了进镇农民家门口就业,人均月薪在1200元以上。如今10多个小型手套厂、鞋面厂、服装厂、电子厂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小区中。莲香苑俨然成了一个工业园小区。2012年搬进莲香苑小区的魏凤秀,去年将农村户口换成了城镇户口,面对记者为什么换户口的提问,她反问到:“有了产业、房子,生活有了保障,为什么不放心做市民呢?

    跟魏凤秀一样安心过上市民生活的还有原珠坑乡良溪村村民曾令才。2011年,曾令才在政府引导下将自家的20多亩山地入股高产油茶基地,去年他迎来了第一次分红。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促使他去年在珠坑圩镇建了新房,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满:“随着油茶进入盛产期和林下经济发展及油茶加工厂的建成投入使用,基地每年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每年户均分红将近7万元。将手中的山、田资源盘活,发展现代农业,我们进城农民也可享受身处城市坐拥金山。

    此外,为解决农民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无法适应企业用工需求的问题。石城县整合培训资源,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训”,采取“企业下单,培训接单,农民选单,政府买单”的方式,免费开展纺织、制鞋、电子、美容美发、家政、餐饮等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本领,引导帮扶进城入镇农民找到工作,签上合同。

    解难——农民市民化仍需跨越多重障碍

    “在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一系列制度下,我们进城入镇的农民难以享受到与市民同样的社会保障权。

    “以前在农村,邻居间经常串门,请客往来,有共同的话题,很热闹。进城后,大家各归各家,没有了农村的那种热闹劲和亲切感。希望政府加大社区文化投入,组织社区活动,融洽社区关系,建立大家的城市亲情感。

    “城镇里的房价高、租金贵,一切物品都需要花钱购买,而且由于农民工整体上以体力活为主,技术能力缺乏,收入水平不高,很难真正在城市定居、融入城镇生活”。

    “随着进城人数的增多,农村很多良田变成了荒地。加大土地流转规模,既可以解决耕地无人种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土地效益,提高农民家庭收入。

    ……

    近日,在高田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见征集座谈会上,收集到参会的进镇农民代表、社会贤达、“三送”干部和乡镇负责人关于农民市民化的期盼和建议有12条。

    群众的诉求在于落实。石城县2014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将逐步改变户籍、社会保障、就业、土地、住房、教育等城乡有别的二元制度,更加突出就业导向,强化产业布局与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加大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扶贫办雨露计划、“三送”工作平台,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农民从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产业生产方式转变。深入挖掘市场活力,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富得起”,不断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的新型城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