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助农增收

01.02.2016  11:49

今年,我们村里的农田流转承包费,每亩由原来的300元涨到了600元,家里的5亩田转包出去就拿到了3000元,比去年整整翻了一倍。这得感谢政府实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家种的水稻都增产了很多,承包费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新建的防洪圩堤也起了大作用,家里再也不怕涨大水了,你们今年可要早点回家来过年啊……”打通了在外务工的儿子电话,乐平市浯口镇浯口村农民陈长贵乐呵呵地说着家里的变化。

浯口镇是个传统农业乡镇,13个村委会54个自然村,共有9037户31196人,拥有耕地面积43796亩,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水稻。因为地势低洼,浯口被称作乐平的“锅底”,乐安河的五条支流在境内交汇,洪水灾害年年发生,农民苦不堪言。乐平的气候适宜栽种双季水稻,但因为常年洪涝灾害的侵袭,迫使该镇很多农民放弃双季水稻种植,改种单季水稻,而且还是“望天收”,粮食生产得不到安全保障。

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我们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实施了浯口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新建圩堤7公里,可保护耕地11800亩。”浯口镇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镇完成了塘西圩堤立项、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今年底可以建成全长8.7公里的塘西圩堤,新增保护耕地面积15000亩。

记者采访获悉,2013年以来,浯口镇实施完成了辖区内9条灌渠2.3公里水渠的改造,对7座小(二)型以上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将两座山塘扩建为小(二)型水库。随着这些沟渠、水库的建成,特别是圩堤的建成,浯口彻底解决了面对“水患”不设防的局面,洪灾可防可控,生产劳作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纷纷改单季水稻为双季水稻,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

据了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前,浯口镇的水稻种植面积为36413.2亩,其中单季水稻种植面积9771.3 亩、双季水稻种植26642亩,水稻年产量为15748吨,产值3401.6万元。2015年,该镇水稻种植面积42465.4亩,其中单季水稻种植面积10054.7亩、双季水稻种植面积32410.7亩,水稻产量为19263吨,产值4931.3万元。

三年时间不到,浯口镇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6065.2亩,其中主要为双季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5768.7亩,水稻增产3515吨,增收1529.7万元。”浯口镇水管站站长手拿计算器,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他告诉记者,浯口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已经完工,随着塘西圩堤的建成,浯口镇受保护农田面积将扩增到26800亩,将有更多的单季水稻改为双季水稻,仅土地流转承包费每亩上涨的300元,农民就可增加净收入804万元,再加上水稻增产的1529.7万元,浯口镇8000户农民户均将增收2917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效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收益,还促进了群众增产增收,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去年,浯口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