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罕见冬季降雨惹是生非 如何避险避灾

22.11.2015  11:00

    11月至今,全省平均降雨174毫米,比多年均值(40毫米)偏多333%,列历史同期第一位。雨一直下,成为冬季地质灾害一大诱因,加之冬季冻融现象,不得不让人对地质灾害提高警惕。事实上,江西省本来就是全国12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之一,那么在当下气候略显特殊的冬季,又该如何防范?

     今年前9月赣州地质灾害最多

    有时候大自然的肆虐让人难以防备,地质灾害就是这样一把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

    在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总工程师彭金星为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今年1~9月省地灾应急值班室共接到各地上报灾(险)情报告2462起,其中滑坡1767处、崩塌648处、地面塌陷23处、泥石流24条,直接经济损失8461.58万元。灾害规模除两起为中型外,其余均为小型。

    与近9年(2006~2014年)同期平均值相比:今年1~9月灾害发生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了25.6%、0.7%,所幸的是,人员死亡人数减少了8.3%。

    突发、群发的小型土质滑坡、崩塌是今年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而直接诱发因素主要是集中性强降雨。发生地质灾害最多的地方分布在赣州市,其次为吉安市。

     罕见降雨和冻融成为冬季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江西前9个月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有强降雨过程的五六月中,可见降雨的破坏力之大。那么眼下江西已然进入冬季,向来干旱气候较多的冬季,近来却遭遇连绵冬雨。来自省防办的消息说,15日以来的降雨已致13.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1亿元。11月至今全省平均降雨174毫米,比多年均值(40毫米)偏多333%,列历史同期第一位。

    “罕见的降雨,对今年冬季的地质灾害预防是个考验。”彭金星说。此外,冬季冻融现象也成为地质灾害的诱因。

    冻融是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冻土层发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便诱使地质灾害的发生。冬季冰冻天气也容易使山体岩石破碎程度加剧,山体边坡变松,稳定性变差,从而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当然,除了自然条件,地质灾害多与修路、修水利、建房、采矿、抽排地下水等人为工程活动诱发有关。人口密集,人多地少,山区大量的傍山切坡建房和一些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强烈,也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冬季冰雪融化易引发泥石流

    事实上,江西省是全国12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之一。全省100个县(市、区)除南昌市西湖区、东湖区、青云普区、青山湖区及九江市浔阳区、鹰潭市月湖区等6个区外,其他94个县(市、区)均有地质灾害分布。

    那么在江西一般会发生哪些类型的地质灾害呢?彭金星介绍,江西省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其中,冬季冰雪融化易引发泥石流。

     江西主要地质灾害种类

    崩塌

    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例如2001年7月30日,乐平市某采石场发生崩塌,造成28人死亡。

    滑坡

    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例如1998年6月22日,黎川县厚村乡焦陂滑坡发生滑坡,规模近2.4万立方米,造成46人死亡、多人重伤、村庄毁灭,冲击波将3人抛至小河对岸。

    泥石流

    这是一种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是容易由冬季冰雪融化和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2011年6月10日凌晨,修水县黄龙乡卢庄村平石寺发生了特大型泥石流,成功避险12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地面塌陷

    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黄土湿陷。2010年12月23日,会昌县周田镇九二盐矿区因矿山地下开采发生地面塌陷,陷坑面积达4200平方米,深度5~15米,造成60户居民建筑出现裂缝。

     ●小贴士

    教你识别灾害迹象 提前预防避险自救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共同参与。除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应急预警机制,百姓自己也应该学会避险、避灾、自救、互救。那么面对地质灾害,又有什么办法在它来临前识破,从而提前预防呢?

    滑坡发生前兆

    滑坡体上的树木歪斜,像醉汉一样,东倒西歪,显示滑坡已滑动解体。

    滑坡体上的池塘或水田突然干枯、井水位变化异常,说明滑坡体上出现了深度较大的拉张裂缝,水体已渗入滑坡体,可能发生整体滑动。

    动物出现异常反应,如猪、牛、鸡、狗等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

    滑坡发生如何逃生

    滑坡发生时,人员应立即撤离房屋,不要贪恋财物;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安全区域跑;滑坡发生后,在没确定滑坡稳定前不要到可能受滑坡威胁的房屋内搜寻财物。

    地面塌陷发生前兆

    井、泉的异常变化。如井、泉的突然干枯或浑浊,水位骤然降落等。

    地面变形。地面产生地鼓、小型垮塌,出现环型开裂或沉降等。

    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微微可闻地下土层的垮落声。

    植物枯萎、动物惊恐。

    如何避险、避灾

    居民尽量避免在大雨后、连续阴雨天进入沟谷。

    雨季时切忌在危岩(探头石)附近停留。

    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不要攀登危岩。

    如遇到陡崖往下掉土块或石块,不要从下边穿过。

    当崩塌发生时要迅速向崩塌体两侧逃生,越快越好。

    一旦遭遇泥石流,应该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奔跑。

    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

    不要在树上躲避。避开河(沟)道弯曲凹岸或地方狭小、位置又低的凹岸。

    不要躲在陡峻的山体下;

    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后或雨刚停,不要马上返回危险区。

    文/记者刘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