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水质 水库里上演“细菌大战”(图)

16.06.2015  23:57

  本报抚州讯 (江西日报记者徐黎明)连日来,一场看不见的“细菌大战”正在抚州市跃进水库悄悄上演。为破解水库中的富营养化难题,6月9日,该市水利局采取生物降解技术,投放细菌对付藏匿在库底的有机物。据悉,该技术在我省水库运用尚属首次。

  “与河流相比,水库由于水流静止,水体交换能力弱,富营养化程度要高一些。”抚州水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去年,跃进水库被列为抚州唯一城市备用水源地,如能发挥功能,该水库每日可供应700万立方米饮用水,可满足抚州市区两个月的供水需求。

  据介绍,跃进水库水面面积3600亩,库容2200万立方米,主要功能为供应下游乡镇3.7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由于此前水库开展了大规模水面养殖,导致水质富营养化,近两年经过疏浚、水体置换和取缔水面养殖等治理措施,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跃进水库的水质,力争水质达到Ⅱ类饮用水标准,省水利厅专门拨付20万元专项资金,在跃进水库启动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工作。

  抚州市水利局科教科负责人冯文娟介绍,他们向坝前主库区库底的底泥中投放8吨EPSB工程菌,让工程菌在底泥中形成富集,高速分解沉积在库底的有机污染物,消减底泥,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使水库局部水体透明度提升。

  冯文娟说,试验区为跃进水库一角曾有过水面养殖、水面面积约50亩的区域。投放前,市水文部门技术人员对水库水质进行了采样检测。

  据提供技术支持的四川某科技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该技术已用于对成都孵化园人工湖、温江柏翠湖等5个湖泊治理,治理后达到Ⅲ类水质,治理费用约为2万元/亩,成本仅为传统治理技术的40%。

  “光合菌能使富营养物质转化为膜状鱼饵,成为小水生物的食物,再投放滤食性鱼类吃掉小水生物,有效消减水体中的碳、氮、磷、硫等营养物质。”关于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有机物污染的原理,专家形象地比喻:就是通过投放“光合菌”,利用水生食物链将富营养物质转移出湖库。

  我省目前已有10819座水库。2013年7月,全省水库养殖整治工作启动,规定今后在水库养鱼养鸭,不得投放肥料,要“人放天养”,但之前沉积在库底的鱼类排泄物作为有机物的污染源长期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一直很难消除。

  据了解,跃进水库试验结束后,将根据试验效果组织专家进行总结评价,如果达到预期效果,该科技成果将在我省各水库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