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岳母一句话让小两口“压力山大”

27.05.2015  11:55

  准岳母要出首付让女儿贷款买房 作为婚前财产给女儿“留条后路

  张华父母也要出资帮助他买婚房 小两口担心还房贷影响婚后生活

  谈了4年恋爱,家住南昌市黄河路社区的张华和女友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一提到结婚,肯定就牵扯到买房的事儿,一个月前,准岳母的一个要求,让张华和女友魏小姐感觉到“压力山大”。“女友的妈妈说要在结婚前给女友买套房,她出首付,房贷女友来承担。作为男方,我父母也会出首付,给我买一套房子用于结婚,这就意味着结婚后我俩要承担两套房的房贷。

  烦心事

  苦恼:要还两套房的贷款 小两口说“压力太大

  “为了这事儿,昨晚我和女友谈了一晚上,觉都没睡好。”张华说,自从准岳母提出了这个要求,他和女友便经常讨论此事,“结婚之后,每月要还两套房的房贷,真心吃不消啊!”张华一边说,一边算起了账。

  “我每月工资4000元,再加上年终奖,一年的总收入约6万元。女友的工资比我高一点,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张华说,如果结婚后要承担两套房的房贷,那就意味着两个人的工资也就剩下三分之一,“压力太大了,我和女友都觉得,暂时只买一套房就好,等到将来经济压力小了,可以考虑再买第二套。

  坚持:准岳母说给女儿买房 就是给女儿一个保障

  虽然小两口的算盘打得响,但准岳母涂女士却不认同。

  “我一定要给女儿买这套房,作为婚前财产,将来一旦两人过不下去了,女儿也有个去处。”涂女士说,她只有这一个女儿,从小到大都疼爱有加,“我给女儿买这套房,就是怕她将来受欺负,这既是一个保障,也给女儿增加底气。

  对于小两口婚后还贷压力大的事情,涂女士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俩都是肯上进的人,这点压力不算什么。”涂女士说,虽然张华的家境和收入一般,但她对这位准女婿的印象不错,“也许这压力,能成为他进步的动力呢!

  变通:多次苦劝没作用 女友打算买套小房子

  准岳母的坚持,更让小两口犯了难。“我天天劝我妈,甚至还和她吵过架,可她就是不听。”女友魏小姐说,她和男朋友张华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她母亲的担心“有点多余”。“以现在的条件,我俩买一套房绰绰有余,可买两套就捉襟见肘了。如果按照照我妈的要求来做,那婚后的生活质量肯定要打折扣。”魏小姐说。

  眼看着劝不动准岳母涂女士,张华和女友又想了其他的办法。“我可以先买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将来结婚后就租出去,用房租来还房贷。”魏小姐说,如此一来,房贷的压力就小了很多。魏小姐的观点得到了张华的支持。

  各方观点

  南京西路北社区周阿姨:“尊重孩子的意见最重要

  家住南昌市南京西路北社区的周阿姨,在亲戚朋友眼中是位出了名的“豁达”人,和大部分岳母不同,她对女儿女婿的要求,很少停留在物质层面。“当初女儿结婚时,我就没有主动要求女婿买房,甚至彩礼都没要,只是对他们说,如果经济上有啥需要,和我说就可以。”周阿姨说,在她看来,孩子们在恋爱阶段,关于住房等问题肯定都有所考虑,家长的“任性”,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多余的苦恼。

  艾湖村龚女士:“给女儿留一条后路很有必要

  与周阿姨的观点不同,结婚已经12年的龚女士则支持准岳母的观点。“虽然小张和小魏现在感情很好,但说不准哪天就出问题,多少离婚的夫妻在刚结婚时,不也是甜甜蜜蜜吗?”龚女士说,作为婚姻中弱势的一方,小魏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既能当作婚后的筹码,也能成为婚姻破裂后自己的一条退路。

  二七南路社区王先生:“买房压力太大,可选其他方式

  对于准岳母涂女士的要求,市民王先生表示“部分赞同”。“虽然从情感上,大家都不会往坏处想,可现实中保不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婚前财产作为对女方的保护手段,很有必要。”不过,鉴于小两口的经济条件,王先生建议涂女士可以考虑其他方式,放弃买房这种有较大压力的方式。

  生活观察员

   江西省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小芸

  感情才是婚姻的基础 老人不要好心办“坏事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年轻人组建小家庭时,通常由男方提供住房的情形悄悄发生了一些改变,许多条件尚可的女方父母也希望在婚前给女儿添置一套房产,理由无非以下几点:1.老人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且手头比较宽裕;2.希望女儿的未来生活有更多的保障;3.在婚姻大事上不能“跌份儿”,免得以后女儿在夫家被看轻或受欺负。

  涂女士张罗着给女儿小魏婚前购房,心情可以理解。但仔细想来,女儿和张华婚后感情是否和谐,才是未来生活的基本前提。物质条件固然不可或缺,却不能作为通往幸福的钥匙,相反,正如涂女士执意为女儿买房,这意味着婚后小魏和小张需要为两套房还贷。这样的经济压力之下,只怕涂女士的一片好意会换来小夫妻不堪承受的生活之重,好心却办了“坏事”。

  任何婚姻之幸福,都离不开男女双方牢固的爱情基础和彼此包容、用心经营,老人对于小一辈家庭的作用力,更多地体现在关爱和适度地扶持上,而不是把自认为好的、对的一股脑塞过去,孩子们也会“消化不良”哟。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