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凌晨3点(记者手记)

06.06.2015  17:47

  此时,是6月5日凌晨3点。此刻,我正在离沉船现场最近的地方。眼前,灯火通明,起吊船上救捞人员一刻不停地工作;岸边,解放军战士也整装待发,准备随时登船搜救。而在我身边,三名救捞员刚打完地铺,没过两分钟便传来鼾声。他们,真的累坏了。

  在到达沉船现场后,我接触了各个方面的工作人员:有千里迢迢从上海赶来救捞的年长潜水员,有第一时间开着救捞船到达的90后小伙子,有一直在前线指挥、每天睡眠不足两小时的交通部门官员,也有只穿一件短袖在深夜的江风中坚守岗位的公安民警……无论年轻人还是年长者,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每个人的脸上都有藏也藏不住的疲惫,也有再累也要硬扛下去挺下去的倔强。没有人对突如其来的高强度工作说过一句怨言,我相信,他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生命至上。

  生命至上,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也在所不惜。在这次的沉船救捞过程中,生命至上成为第一原则: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搜救手段、扩大救捞范围,尽一切努力搜救生还乘客;完全确保船体内确无生命迹象后,才开始船体扶正;将到来的扶正作业,也尽可能小心翼翼,避免因为吊车速度快而造成对船体内的损坏……

  “我不累,眯会儿眼就行。”“潜水员的职责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风险留给自己!”……但愿一线救捞人员、公职人员的坚守,志愿者、接待人员的奉献,四面八方热心人的关怀,能给400多个处于极度悲痛中的家庭送去哪怕些许暖意。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6日 04 版)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