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挖笋度日凭良心还债 黎川农民为弟养儿还债

31.03.2014  16:45

     靠挖笋度日凭良心还债 黎川农民林建旺为继弟养儿还债十几载

    一个懵懂少年,面对巨大的家庭变故,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面对弟媳的病逝,他竭尽全力倾囊而出拿出“救命”的钱;面对继弟的出走,他毫无怨言,承担起抚孤的重担,并将其抚养成人。

    在继弟出走之后,继弟的债主找上门,他二话不说,“还!”为了还债,他借起了新债,靠着挖笋、种地,艰难度日。弟弟的账本被他翻烂了,帮弟弟还一笔债,就在上面画一道线,或写上“还清”,“心里轻松了”。

    他叫林建旺,黎川县熊村镇岭下村一个农民,他用行动诠释着诚信和大爱。

林建旺夫妻

     破旧的账本

    蓝色的封皮,上面印着“riji”,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本子,被林建旺不知道翻了多少遍。

    本子记的不是日记,而是很多账目,一行行,记载着林建旺十几年来还债的酸甜苦辣。

    林建旺,黎川县熊村镇岭下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2014年3月26日,记者翻开这本账本,看到上面记着不同的账目:1989年12月24日,欠周令根50元,正友20元,友良100元,品亮35元……有的旁边标着“还清”,有的用一根线画掉了。

    刚从山上挖笋回来的林建旺身上还沾着泥土,花白的头发,清瘦的高个。他左手托着账本,右手轻轻摩挲着,“反正有人上门来讨债,我就想尽办法还掉”。

    账是林建旺弟弟林应旺离家出走前欠下的,算起来,林应旺离家近19年,今年已经52岁了。“十几年了,本子已经快翻烂了,却没有等来他的回家。

     倾囊救弟媳

    林建旺原本姓吴,黎川县熊村镇桃上村人。3岁的时候,生父去世,母亲带着两个哥哥改嫁了,把他过继给了岭下村姓林的人家。

    养父母给予了林建旺几年的家庭温暖,但在林建旺七八岁的时候,养母就生病去世了,“当时只有24岁”。

    林建旺12岁那年,养父也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了自己和6岁的继弟以及近70岁的继奶奶。

    虽然只有瘦弱的肩膀,但怎么说也是哥哥,是家里的“大人”,林建旺没什么抱怨,用他所有的力气扛起了这个家庭。

    林建旺到山上去砍柴卖,当时一把柴4分钱,一天只能砍到两把,挣个8分钱。就是哥哥这样几分几分地挣,两兄弟踉踉跄跄地长大了。

    林建旺为人忠厚,思想进步,曾被选为生产队的拖拉机手。22岁那年,同村的黄雪英嫁给了他。1986年林建旺开车的时候出了事故,被劳改了三年。

    1989年之后,林建旺开始在家务农,日子并不富裕。而继弟林应旺也结婚生子了,这让林建旺颇感欣慰。1994年,继弟一家人搬到了下坑村丈母娘家。

    不料,家庭的悲剧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在丈母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林应旺的妻子生病了,去医院一检查,是肠梗塞。黄雪英说:“当时继弟连到医院检查的钱都没有,钱是林建旺给的。

    弟媳得了病,弟弟四处借钱。林建旺将和林应旺一起挖笋卖的一万多元,还有自己家一头猪卖了一千多元,都拿去“救命”了,“所有的钱都给了弟媳治病”。

    当时,村里人还捐了钱,在一张破旧的纸上,依稀可以看到林应旺用铅笔记录乡邻给他妻子的捐款——10元、5元、6元、2元……

    然而,哥哥嫂嫂的倾囊而出和悉心照料也没有留住林应旺妻子的性命,大约1994年6月,林应旺的妻子去世了。

    “买棺材、出殡都是我们操办的。”林建旺回忆说。

    那一年,林应旺的女儿林燕8岁,儿子林峰只有4岁。

    替继弟还债

    经历了丧妻,又欠下一身的债,林应旺跟哥哥说自己要出去打工。

    林建旺则劝他,“不要去打工,在家里带两个孩子,种点田”。

    林建旺的挽留并没有用,林应旺还是踏上了去温州打工的路。谁也没想到,林应旺这一去就是近20年,至今杳无音信。

    林建旺回忆说,“他说去外面赚钱寄回来还债”,开始一两年,还有电话联系,也寄过几百元钱回来。

    当时,林建旺的儿子在温州打工,他去过温州两次找林应旺,想让他回家,但“他不回来”,之后就完全联系不上了。

    继弟走了之后,林建旺把8岁的林燕接过来跟着自己过,小林峰则跟着外公外婆。

    林峰虽然跟着外公外婆,“上小学的学费还是我们出的”,林建旺说。

    读初中时,林建旺坚持把林峰接回自己家,供他上学。

    就在继弟离家没多久的一天,一个老婆婆找到林建旺说,当时林应旺借了她300元给妻子看病,“如果等林峰长大还我,我可能都已经死了”。

    林建旺一口应允:“这钱我们来还。

    考虑到家庭困难,林建旺说:“利息不还,还本金行不行?”老婆婆答应了。

    当时并没有什么借条和账本,“全凭良心,我们相信她”。

    后来,来要债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是到家里来要的,有的是赶集的时候碰上的,有的几百元,有的几十元”。

    对于这些债务,林建旺如果当时身上有钱就立刻还,如果身上没那么多钱,就约定时间还。

    林建旺回忆说:“后来,我们找到了账本,就对照上面的记录还了钱的就画掉。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债主都是诚心诚意的,大约是林峰读师范的时候。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来到林建旺家,说她婆婆借了2000元给林应旺,是卖鸡蛋赚的钱。“卖鸡蛋不可能有那么多钱!”林建旺不相信,便问她有借条没,她说没有。“我去找账本,发现上面记了,借的是三百元。

    “虽然她故意骗人,但我还是还了三百元给她。”每次还债时林建旺会对比林应旺的账本,林建旺发现,乡亲们口中的债务与账本的记录基本一致。

     60余位债主

    为了还债,林建旺经常要去借新债。

    记者翻了翻这本账本,随便翻了其中一页计算了一下,那一页上加起来有3682.3斤稻谷,155.43元钱。

    而这样的页面有十几二十个,账本记得有点乱,已经没办法统计确切的欠账。林建旺说:“只要是来要债的,我都会还给他们。

    林建旺估算了一下,继弟的债主有60余人,继弟临走前一共欠下了8800余元钱和5000余公斤稻谷的债务,自己已经还了6000余元钱和3000余公斤的稻谷。

    这笔钱现在也许不算多,但在当年,却是一笔巨款,而对于原本就是靠双手吃饭的林建旺来说,又要应付随时可能找上门的债主,生活的重压又加了一层。妻子黄雪英对丈夫帮继弟还债也很支持。

    现在,继弟的债快还清了,林建旺“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林建旺的两个儿子读完初中就相继出去打工了,侄女林燕十几岁的时候也辍学去打工了。

    只有侄子林峰一直在读书,黄雪英说,当时几个小孩谁会读书就谁读。

    林建旺帮继弟还债的消息慢慢在村子里被大家津津乐道,同村的曾继荣很欣赏林建旺的行为,2010年,他捐赠了1000元给林峰读书。

    曾继荣的妻子龚女士称:“农村人就是这样,能帮的就帮。

    前几年涨大水的时候,镇政府批了村里修水泥路疏通排水的工程,但村里没有人牵头做这个事,林建旺挑起了这个大梁,召集几个劳动力,因为下暴雨涨水,连续挖了两年才挖好。这件事,村里人也记在了心里。

    在侄子林峰眼里,大伯和大娘给了他亲情,自己心里满怀着感激之情,他惟一的愿望就是能多存些钱给大伯。

     侄子的未来

    为了孙子孙女读书,林建旺夫妇在熊村镇上租了几间房子住了下来,已经住了三年。黄雪英现在还带着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在镇上,林建旺则住在村子里自己的房子里。这是一栋两层的“火砖屋”,在村里不算好。

    林燕已经结婚生了一个女儿,丈夫是黎川县湖坊乡人,现在一家也在外面打工,生活也比较困难。

    黄雪英说:“林燕在外面打工,很少回来,今年春节的时候回来过了年。

    林建旺介绍,自己两个儿子跟林峰姐弟也处得很好,林峰读书的时候到在上海的大儿子那里玩,大儿子还给了他1000元,现在二儿子在黎川打工,就租住县城。

    对于林峰,林建旺最担心的是他的人生大事:“没有房子,还没讨老婆,我们年纪也大了,也帮不到他什么,他一年也就三万元收入。

    去年清明节,林峰跟黄雪英说,“大娘,你陪我去给我妈妈上坟吧,我一个人不敢去”,黄雪英就陪他去了。

    林峰很担心大伯大娘的身体,希望大伯少做点事,不要太辛苦,因为他的手会抽筋,去山上干活比较危险,尽量不要去。

    如今,债还得差不多了,侄子侄女也已经长大成人,可以说,林建旺已经替继弟承担了作为一个家长的责任。但对于失踪了的继弟,林建旺心里还是责怪他的:“如果他回来,不需要他来看我们,来看看他的两个孩子就可以了。他如果想回来还是能找到我们的,但是我们找不到他。

    采访的最后,林建旺对记者说:“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为侄子做什么,我在后山上种了点树,我跟他们三兄弟说,到时候平分。

    林建旺略显惆怅地说:“虽然树没有多少,但是我们也没什么能给他(林峰)的,以后就得靠他自己了。”眼里尽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担忧。(来源:新法制报 记者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