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分类高考还缺理性的公平对待

21.04.2014  14:52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有的学术型人才高考。这两种高考将分开。(今视网4月17日)

  高考一分为二,无疑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产出,从而解决我国目前技术型人才不足、学术型人才失衡,以及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等问题。但问题是,就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而言,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仍然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

  首先就是观念问题。众所周知,在中国现有的教育环境下,高中阶段选择去读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考时被高等职业院校录取,都会被认为是学习能力不佳的失败表现。记者调查发现,超8成的考生家长认为,不到万不得已,都宁愿冒着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风险,花高价钱去拿一个本科文凭。原因则一是为“面子”,二是为就业门槛。

  当然,这类似的观念不仅存在于学生、家长之中,甚至也存在于高校教育界里和非需求技术型人才的事业单位、企业等职场里。如此观念不改变,技能型高考的发展就不容乐观。

  其次,就是教育资源问题。据鲁昕介绍,实施技术技能“两元”高考制度,意味着我国现有的600多所地方高等院校必须转变办学方向,变成职业技术大学。但让这些原本或很大程度上纯搞学术性教育研究的院校成功转型,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配置需要的资金等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如何解决?更艰巨的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升级?试想,若授课教师本身无多少技术实践,自然难以教育出一流的学生。

  此外,技术类人才有没有可靠的就业保障和稳定的成长空间还有待市场检验。投入与产出会不会严重失衡,技术类人才会不会沦为“高级蓝领工人”,部分家长与学生也发出这样的疑问。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当下学生并不反感选择技术型高考,但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如果就读职业院校,毕业时的文凭是否与普通高校文凭的含金量一致,学位晋升的机会是否一样,将来的社会地位是否一样。

  笔者认为,在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当下,提出技能型高考可谓正当其时。但要真正让大众能从心底里接受技能型高考,关键就是把两种高考、两拨学生,予以同样的尊重,让他们共同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其次,就是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学校硬件与师资要从根本上进行升级,改变目前不少职校教学硬件设备稀缺,教师实操经验不足,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太少的现状。再者,在职业院校招生时,和其他院校一样,实行高校自主招生,不再实行集中录取,如果高校自主招生,每所高校根据办学定位自主提出招生要求,学生针对学校的要求,参加相应的社会化考试,自主申请学校,这就把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分类考试,也就在自主招生中,为高校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评价依据。此外,还需完善技能型院校学生深造制度,学生上技能型大学可以得到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的深造机会,可以读硕士、博士,提升文凭含金量。

  最后,则要取消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做到各类教育、各个学校平等竞争。真正形成重能力而不只重学历的能力社会。如果职业教育一直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分类考试无法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反可能降低职业教育的地位,给社会的感觉是技术型人才高考比学术型人才高考要低一等。(申莹莹)